[实用新型]一种简易便携式集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6975.X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8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孙艳;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L5/02 | 分类号: | B01L5/02;B08B1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李维朝 |
地址: | 23203***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便携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简易便携式集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排水法收集气体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实验,传统的收集方式必须具备一大容量水槽,实验时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放在大水槽中,气体集满后,在水下盖好集气瓶瓶口再将集气瓶移出水槽,整个过程需要用的实验仪器很多,操作比较复杂,容易受实验室条件的限制,而且集气瓶中的水很难全部排出,在换瓶过程中又容易造成气体外泄,既浪费实验药品,又污染环境,特别是在制取有害气体的实验过程中,弊端就更为明显,这就需要一种简易的集气方式,在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减少实验的操作步骤,避免气体外泄的可能。
通过专利检索,现有技术中已有相关技术方案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115368.2,申请日:2007年12月14日,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排水法集气装置,该申请案具有集气瓶,集气瓶端口部位设置进气管,集气瓶倒置并与进气管通过设置在集气瓶瓶口上的胶塞连通,集气瓶通过瓶口上的胶塞还与排液管连通,排液管的另一端通过另一只胶塞与另一只正放的作为集液瓶使用的集气瓶连通,正放的集气瓶瓶口的胶塞上还设置排气管。该申请案虽然能够排水集气,但是排水集气装置复杂,容易受实验室现有条件的局限,而且不易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种简易便携式集气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克服传统实验中集气瓶内水排不净的弊端,简化了实验操作步骤,避免实验中气体的外泄,而且该实验仪器制作简单,轻巧便携,易于推广。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简易便携式集气装置,包括锥形进气管和集气管,所述的锥形进气管的锥形开口处设置有管塞,管塞的另一侧设置有肚容式圆腔,肚容式圆腔与锥形进气管相通,锥形进气管的另一端还设置有控制阀Ⅰ,所述的集气管的一端设置有控制阀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锥形进气管的锥形开口的口径与管塞的直径尺寸一致,并通过密封装置将锥形进气管和管塞连接为一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管塞与集气管一端的管口相配合使用,二者之间密封插接或者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集气管为Z字形玻璃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锥形进气管和集气管的端部上分别设置有与控制阀Ⅰ、控制阀Ⅱ相配合使用的磨合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控制阀Ⅰ和控制阀Ⅱ均为玻璃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管塞为橡胶塞。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简易便携式集气装置,利用锥形进气管的锥形开口和其上设置的肚容式圆腔防止在实验过程中水倒流,增加实验成功的可能性。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简易便携式集气装置,锥形进气管和集气管上设置的控制阀,快速方便的控制水的排出和收集气体后的密封。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简易便携式集气装置,将集气管设置为Z字形,方便集气管内水的全部排出,避免水和气体的混合,保证气体收集充分。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简易便携式集气装置,将锥形进气管和集气管密封连接为一体构成排水法集气的装置,大大简化了实验操作步骤,避免了实验操作时的忙乱。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简易便携式集气装置,制作简单,轻巧便携,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简易便携式集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锥形进气管;11、管塞;12、肚容式圆腔;13、控制阀Ⅰ;2、集气管;21、控制阀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师范学院,未经淮南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69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