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5757.4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7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林义;王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9/26 | 分类号: | B29C39/26;B29C33/28;B22D33/02;B22D2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21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翻转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侧抽模具的开模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
背景技术
CN 204262339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翻转式浇注模具,包括工作台、定模以及至少两个动模装置,定模为设置于工作台上的底模,动模装置包括设置于底模的一侧的侧抽模具和设置于工作台上的驱动侧的主油缸,侧抽模具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与主油缸的驱动端转动连接并且形成转动轴线;侧抽模具还设置有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包括齿轮和齿条,齿轮的中心轴线与转动轴线同轴设置述齿条沿侧抽模具的开闭模方向延伸,齿轮的底部啮合位置位于齿条的啮合线的延伸线上;齿条与侧抽模具之间沿开闭模方向的距离大于转动轴线至侧抽模具的边缘的最大尺寸,通过浇注模具原有的驱动装置实现开模的同时进行翻转,工作人员更容易对动模的型腔进行上涂料、清理以及维修检查。
上述翻转式浇注模具,其工作时由齿啮合运动翻转,而齿啮合存在间隙,运行起来无法达到平稳运动,且齿与齿之间碰撞,噪声很大,翻转时其余地方又均没有靠点,当离开齿啮合时,很容易出现翻转过头,使模具出现倒塌的情况,另外其结构复杂,精度要求很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结构简单,其不需要多余的动力控制,使用该翻转机构的侧抽模具在翻转时各个点连接紧密,运行平稳。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所述侧抽模具具有水平方向的开闭模方向,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设置有主油缸,所述主油缸的驱动方向与所述侧抽模具的开闭模方向相同,所述主油缸的第一缸杆通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轴铰接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上具有位于所述转轴下侧的第一顶点部和位于所述转轴上侧的第二顶点部,所述第一顶点部、转轴以及第二顶点部构成杠杆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油缸、顶杆、导向套以及预紧复位弹簧,所述翻转油缸的驱动方向与所述主油缸的驱动方向相反,所述翻转油缸设置在所述主油缸的下侧并具有正对所述第一顶点部的第二缸杆,所述顶杆设置在所述主油缸的上侧并正对所述第二顶点部,所述导向套沿所述开闭模方向导向连接所述顶杆,所述导向套具有导套底部和导套出口部,所述导套底部构成限制所述顶杆向远离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的方向运动的限位结构,所述导套出口部构成限制所述顶杆向靠近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的方向运动的限位结构,所述预紧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导套底部和所述顶杆之间,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侧抽模具位于闭模位置,所述第二缸杆与所述第一顶点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顶杆在所述预紧复位弹簧自然状态时与所述第二顶点部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相同,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侧抽模具位于开模位置,所述第二缸杆顶紧所述第一顶点部,所述第二顶点部克服所述预紧复位弹簧的弹力顶紧所述顶杆。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油缸的驱动行程等于所述第一间隙。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为零时,所述转轴与所述侧抽模具的边缘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转轴与模具的底模的边缘的最近的距离。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缸杆与所述第一顶点部的接触面中至少有一个为圆弧面,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二顶点部的接触面中至少有一个为圆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57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沥青原料防水卷材二次冷却的成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球内胆硫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