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适应水暖保温电热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4186.2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0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邓涛;唐东;李德才;卢任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C21/04 | 分类号: | A47C2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水暖 保温 电热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毯,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水暖保温电热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热毯已成为人们在寒冷的冬季常用的床上用品之一。目前,家用的电热毯通常采用的是电加热方式,在使用时会产生危害人体的电磁辐射。而为了在使用时避免电磁辐射的危害,一般是在睡前将电热毯打开,在睡的时候将电热毯关闭,利用电热毯的余温来取暖保温。采用这种方式虽然避免了电磁辐射,但由于电热毯的余温保暖时间有限,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长时间保温,影响睡眠。
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既可有效的避免电磁辐射对使用者身体造成危害,又可长时间确保保暖效果的自适应水暖保温电热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水暖保温电热毯,既可有效的避免电磁辐射对使用者身体造成危害,又可长时间确保保暖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水暖保温电热毯,包括由导热层和绝热层构成具有中空内腔的电热毯本体,所述电热毯本体的中空内腔中设置有用于向电热毯本体供暖的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的两端均伸出电热毯本体外,与设置在电热毯本体外的电磁加热装置连接,所述电热毯本体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磁加热装置与用于控制电磁加热装置工作的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循环水管为分布在电热毯本体中空内腔中的蛇形管,该蛇形管的两端均伸出电热毯本体外。
进一步,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供水箱、用于对供水箱中的水加热的电磁加热器、用于向循环水管供水的水泵,所述供水箱设有出水端和进水端,所述电磁加热器和水泵分别安装在供水箱上,所述水泵与供水箱的出水端连通。
进一步,所述水泵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循环水管的一端通过水泵与供水箱的出水端连通,另一端与供水箱的进水端连通,形成循环供水。
进一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电热毯本体的导热层上。
进一步,所述导热层上均布有多个温度传感器,各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设置在电热毯本体或电磁加热装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水暖保温电热毯,通过电磁加热装置将水加热到适合睡眠的最适温度,并输送到循环水管中,通过水在循环水管中流动使电热毯本体升温,实现电热毯加热,在使用过程中,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温度稍微低于最适温度时,通过温度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磁加热装置的水泵加速工作,加速热水在循环水管中的循环以此来升温;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温度稍高于最适温度时,通过温度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磁加热装置的水泵减速工作,使热水在循环水管中的循环稍微慢一点,以此来降低温度,从而实现水暖自动控温,这样既可有效的避免电磁辐射对使用者身体造成危害,又可长时间确保保暖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自适应水暖保温电热毯,包括由导热层11和绝热层12构成具有中空内腔13的电热毯本体1,其中导热层1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以便于导热;绝热层12采用绝热材料制成,以阻滞热量传递。所述电热毯本体1的中空内腔13中设置有用于向电热毯本体1供暖的循环水管2,所述循环水管2的两端均伸出电热毯本体1外,与设置在电热毯本体1外的电磁加热装置连接,通过电磁加热装置将水加热到适合睡眠的最适温度,并输送到循环水管2中,通过水在循环水管2中流动使电热毯本体1升温,实现加热。所述电热毯本体1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所述温度传感器3、电磁加热装置与用于控制电磁加热装置工作的控制器4电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3感应温度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4,控制器4控制电磁加热装置加速或减速工作,以改变热水在循环水管2中的流速,实现自动升温或降温。
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管2为分布在电热毯本体中空内腔13中的蛇形管,该蛇形管的两端均伸出电热毯本体1外,结构简单,方便安装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41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