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控制遮阳板装置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3997.0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7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忠;张伊然;张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3/02 | 分类号: | B60J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洋;黄健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控制 遮阳板 装置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控制遮阳板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上通常都配有遮阳板装置,主要用于遮挡驾驶员眼睛上部的光线,保证驾驶员能看清汽车外部。遮阳板装置通常安装在驾驶室的前上部,例如,通过翻转机构将遮阳板安装在基座上,并且基座固定设置在汽车顶棚上;使用遮阳板时需要驾驶员手动将其翻转下来,避免太阳光直射入驾驶舱内。
采用上述遮阳板装置的汽车在行车过程时,当需要将遮阳板翻转下来时,驾驶员一边要操控汽车行驶,一边又要手动翻转遮阳板,不仅操作麻烦,而且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导致驾驶员驾驶不稳定,从而产生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控制遮阳板装置及汽车,能够保证驾驶员稳定驾驶,从而提高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电动控制遮阳板装置,包括:遮阳板、固定安装在汽车顶棚的固定座及电动控制装置;所述遮阳板包括遮阳板转轴,所述遮阳板通过所述遮阳板转轴可翻转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电动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及用于传输所述动力的动力传输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动力传输装置连接,所述动力传输装置与所述遮阳板转轴配合,以通过所述遮阳板转轴的转动带动所述遮阳板向下翻转。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控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的、用于控制所述动力装置正转和反转的翻转控制装置,以通过控制所述动力装置正转带动所述遮阳板向下翻转,控制所述动力装置反转带动所述遮阳板向上翻转;或者,通过控制所述动力装置反转带动所述遮阳板向下翻转,控制所述动力装置正转带动所述遮阳板向上翻转。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控制装置为设置在所述固定座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汽车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汽车方向盘上或者中控台上的遮阳板翻转开关,所述遮阳板翻转开关与所述翻转控制装置连接,以控制所述遮阳板的翻转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传输装置包括:传动箱、输出轴及传动齿轮;所述输出轴及传动箱设置在所述固定座内,所述传动箱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输出轴与所述传动箱连接,所述传动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遮阳板转轴上,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输出轴的齿轮啮合;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传动齿轮的安装槽,以使所述输出轴的齿轮能够带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控制装置还包括:触点开关,所述触点开关安装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触点开关能够与所述遮阳板转轴接触,所述触点开关与所述动力装置或者翻转控制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滚珠轴承;所述滚珠轴承安装在所述遮阳板转轴和/或所述固定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为设置在所述固定座内的电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汽车顶棚及安装在所述汽车顶棚上的电动控制遮阳板装置,所述电动控制遮阳板装置为如上述任一所述的电动控制遮阳板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控制遮阳板装置及汽车,包括遮阳板、固定安装在汽车顶棚的固定座及电动控制装置,所述遮阳板包括遮阳板转轴,所述遮阳板通过所述遮阳板转轴可翻转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电动控制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及动力传输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动力传输装置连接,所述动力传输装置与所述遮阳板转轴配合,通过所述动力传输装置,将所述动力装置提供的动力传输给所述遮阳板转轴,以使所述遮阳板转轴发送转动,进而通过所述遮阳板转轴的转动带动所述遮阳板向下翻转,这样在汽车的行车过程中,当需要将遮阳板翻转下来时,避免了驾驶员手动翻转遮阳板,保证了驾驶员能够稳定驾驶,从而提高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控制遮阳板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控制遮阳板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其中,
1-遮阳板; 11-遮阳板转轴; 2-固定座;
3-电动控制装置; 31-动力装置; 32-传动箱;
33-输出轴; 34-传动齿轮; 35-翻转控制装置;
36-触点开关; 4-滚珠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39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