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浇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3921.8 | 申请日: | 2015-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2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台浩文;孙海玲;王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浩文 |
主分类号: | A01G27/00 | 分类号: | A01G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100 山东省潍坊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浇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自动进行花盆浇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需要一种爱好来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种植、欣赏花草便成了一种有效的业余爱好之一。花草多被种植在单独设置的花盆内,在其生长过程中,根据部分花草的生长习性需要勤浇水,而部分人们由于经常加班因此忽略了花草的护理,当需要出差、旅游或休假时,更会几天不在家,若家中无人,花草的浇水就成了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往往花草会因为严重缺水而出现枯萎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简单、省力、省心的自动浇花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浇花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箱壁上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电磁阀,所述进水电磁阀连接有进水自动控制装置;
与所述蓄水箱并列设有若干蓄水立管,所述蓄水立管上端开口,所述蓄水箱底端安装有出水管,所述蓄水立管底端分别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出水管上连通有若干引水管,所述引水管端部安装有出水喷头,所述出水喷头设于花盆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蓄水箱侧壁上的控制器,所述蓄水箱的内壁上相对安装有水位下限传感器和水位上限传感器,所述水位下限传感器和所述水位上限传感器分别连接至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进水电磁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器上设有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下方的所述控制器上设有模式转换按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所述引水管上分别对应安装有出水电磁阀,所述出水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引水管上安装有便于将所述引水管固定在花盆上的管夹。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浇花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箱壁上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电磁阀,所述进水电磁阀连接有进水自动控制装置;与所述蓄水箱并列设有若干蓄水立管,所述蓄水立管上端开口,所述蓄水箱底端安装有出水管,所述蓄水立管底端分别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出水管上连通有若干引水管,所述引水管端部安装有出水喷头,所述出水喷头设于花盆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进水自动控制装置能够控制进水管自动向蓄水箱内进水,以方便将水进行晾晒,浇花后有助于花草的生长,蓄水立管和蓄水箱形成了连通器,使各个引水管内的出水量都基本相同,避免现有技术中前端出水多、后端出水少的现象,出水喷头会陆续喷出少量呈雾状的水,以保证浇水的平衡,防止过度浇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蓄水箱;2-进水管;3-进水电磁阀;4-蓄水立管;5-出水管;6-引水管;7-出水喷头;8-控制器;9-水位下限传感器;10-水位上限传感器;11-触摸屏;12-模式转换按键;13-管夹;14-出水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浇花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蓄水箱1,所述蓄水箱1的箱壁上连通有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上安装有进水电磁阀3,所述进水电磁阀3连接有进水自动控制装置,所述进水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蓄水箱1侧壁上的控制器8,所述蓄水箱1的内壁上相对安装有水位下限传感器9和水位上限传感器10,所述水位下限传感器9和所述水位上限传感器10分别连接至所述控制器8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控制器8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进水电磁阀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浩文,未经台浩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39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二次热回收的新风处理装置
- 下一篇:二次热回收新风处理装置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