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式热交换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2428.4 | 申请日: | 2015-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3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伟飞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9/00;F28F9/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3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式 热交换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热交换系统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板式热交换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云存储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几年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的数据密度越来越高,对服务器的散热节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除了新型机房空调技术的发展之外,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尝试液冷技术在IT(信息技术)领域的运用。将服务器整体浸泡在某种活性很低且不导电的矿物油中,且让矿物油在一定容器中不停地流动,以便带走服务器散发的热量,这是一种新兴的油冷技术的运用形式。此类油冷技术运用在高热流密度和简单的小流量油的流动的场合中就很难把高热量集中带走,这时就需要进一步用高效的手段将矿物油中的热量带走,板式换热器配合水冷设备就能进一步将油中的热量带走,矿物油的粘度接近是水的粘度的10倍,实际工程运用中驱动矿物油流动所需的能量都比较高,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板式换热器形式来解决油冷技术中能耗高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可实现一种介质同时与两种介质换热的钎焊板式换热器以及一种可实现两种介质同时分别与另一种介质换热的整体钎焊板式换热器,钎焊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板芯体,换热板芯体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板组和第二板组;第一板组设置第一介质流入孔、流出孔以及第三介质流入孔、流出孔;第二板组设置第二介质流入孔、流出孔以及第三介质流入孔及流出孔;第一板组的底部换热板上第一介质流入孔和流出孔,及之相邻的第二板组的端部换热板上的第二介质流入孔和流出孔设置为盲孔,使得第一板组的第一介质流动通道与第二板组的第二介质流动通道相隔绝;同时,第二板组的底部换热板上的第三介质流入孔及流出孔设置为盲孔。上述结构可简便实现第一工作介质回路与第二工作介质回路并列设置,并分别与第三工作介质回路形成双回路热交换,加工组装方便。但是,当两种流体的粘度差异较大时,上述结构容易导致驱动粘度较大的流体流动需要消耗较高的能量。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技术难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板式器装置。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式热交换器装置,包括上接管、垫片、夹紧螺栓、辊轮装置、上导轨、活动压夹板、支撑架、下导轨、地脚、下接管、法兰、热导管和固定压夹板;其特征是:所述上接管安装在固定压夹板的上端,下接管安装在固定压夹板的下端,且上接管与下接管的头部与法兰连接;所述活动压夹板的上端固定焊接有辊轮;所述在固定压夹板与活动压夹板之间安装有垫片,且固定压夹板与活动压夹板通过夹紧螺栓紧固连接;所述上导轨与下导轨分别焊接在夹紧螺栓的头部;所述上导轨与下导轨之间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焊接有地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垫片由冲压成形的凹凸不锈钢管组成,厚度为1mm,且在垫片上设置有结构为U型的导热管,导热管由陶瓷烧制而成。
进一步,所述夹紧螺栓内部为真空结构,并与垫片相连通,垫片、导热管与夹紧螺栓内部充满了冷却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板式热交换器装置,板片由冲压形成的凹凸不锈钢管组成,因此形成了板式热交换器的耐高压交错流通结构,这些交错的流通结构使得板式热交换器内的冷热流体产生强烈紊流而达到高换热效果;板片上装有密封垫片,将流体通道密封,并且引导流体交替地流至各自的流道内,形成热交换。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接管1、垫片2、辊轮3、夹紧螺栓4、上导轨5、活动压夹板6、支撑架7、下导轨8、地脚9、下接管10、法兰11、热导管12和固定压夹板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伟飞,未经张伟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24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