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蜡式调温器本体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9992.0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3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夏万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安市万泰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F01P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薛辉 |
地址: | 3252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调温 本体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温器,特别是一种汽车发动机蜡式调温器本体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蜡式调温器是用于调节汽车发动机温度的一种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将发动机蜡式调温器安装于壳体中,壳体的进水管连接水泵并接通散热器、副出水管连接小循环、主出水管连接大循环,当小循环不足以散去热量时,就需要打开大循环进行散热,大循环的开关是通过改变蜡式调温器内的蜡粉体积,使其膨胀后将推杆从胶管内向外挤出,而推杆另一端为固定的,所以挤出的反作用力作用在调温器本体上,使得大循环打开增强散热效果。现有的发动机蜡式调温器通常在对应副出管位置设有尾柄,尾柄上固定连接有阀盖,当大循环的被打开时,阀盖就会与副出管相配合关闭小循环的进水功能,这样能够使得小循环能够较为高效的进行冷却。
而现有的尾柄装配工艺显得非常的复杂,且尾柄整体呈管状使得尾柄的结构强度较低,容易损坏;而胶管内通常需要加管润滑油,以此来使推杆在胶管内的滑动更加的顺畅,可是由于现有的胶管内部均为直壁,使得推杆在向外滑出时会将润滑油带出,久而久之胶管内的润滑油会消失,失去了润滑的效果。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工艺简单,能够增强尾柄的结构强度,胶管内的润滑油不易流失的汽车发动机蜡式调温器本体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方案来实现的:
汽车发动机蜡式调温器本体组件,包括本体、胶管、压盖、推杆、蜡粉和尾柄,蜡粉置于本体内,胶管、压盖固定压装于本体上开口将蜡粉进行密封,推杆从压盖中间活动穿过,推杆下端插入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柄上端设有凸沿,与本体外圆过盈配合的铜套通过凸沿将尾柄压紧固定在本体下端,尾柄下端开设薄壁孔。
作为优选,所述胶管具有让推杆下端插入的上开口,上开口的内壁设有若干环形封油齿。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与胶管的压装接触面设有环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由与本体外圆过盈配合的铜套来夹紧凸沿来使尾柄固定在本体上,使得尾柄的装配更加的方便;2、尾柄由原先的管状结构改为只有下端开孔,增强了尾柄的结构强度;3、环形封油齿使得推杆因蜡粉膨胀作用力而向外挤出时,封油齿能够将推杆上的润滑油刮落,从而润滑油不会从胶管内漏出,保证胶管内的长期润滑;4、本体上的环形凹槽使得胶管与本体的密封面压入环形凹槽内,提升了密封的效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胶管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蜡式调温器本体组件,包括本体1、胶管2、压盖3、推杆4、蜡粉5和尾柄6,蜡粉5置于本体1内,胶管2、压盖3固定压装于本体1上开口将蜡粉5进行密封,推杆4从压盖3中间活动穿过,推杆4下端插入胶管2,所述尾柄6上端设有凸沿7,与本体1外圆过盈配合的铜套8通过凸沿7将尾柄6压紧固定在本体1下端,尾柄6下端开设薄壁孔9。所述胶管2具有让推杆4下端插入的上开口,上开口的内壁设有若干环形封油齿10。所述本体1与胶管2的压装接触面设有环形凹槽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安市万泰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未经瑞安市万泰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99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蜡式调温器
- 下一篇:消音排气软管及其柴油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