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管井降水的井口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9865.0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8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赵瑞锋;薛彦东;任汉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地矿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赵永伟 |
地址: | 10001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管井 降水 井口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管井降水的井口密封结构,用于土木工程领域建筑物基础施工中降低地下水位。
背景技术
在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地下水是一大难题。管井降水的主要原理就是通过施工降水井,使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井中汇集,再通过水泵将地下水抽出,从而达到排除地下水的目的。
真空管井降水不仅保留了管井重力释水的优点,而且可以在交互地层中形成负压,能有效解决粘性土、饱和粉土等弱透水层的疏干难题。从结构上来说,真空管井降水比普通管井降水多了一套真空系统,其降水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井口密封的效果。目前真空管井降水井口密封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井口密封结构尚不完善,密封效果差,安装和拆卸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管井降水的井口密封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井口密封结构尚不完善,密封效果差,安装和拆卸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管井降水的井口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死管、混凝土护套、密封筒、密封盖和密封圈,在井口段地下水位以上部分设置水泥死管,密封筒的下部套在该水泥死管的上部外侧;在密封筒的下部外侧设有浇筑的混凝土护套,密封筒的顶端设有法兰盘;密封盖1通过螺栓固定在该法兰盘上,在两者之间设有密封圈;在密封盖上设有抽水接口、真空表接口、水位观测接口、抽气接口和电缆线孔。
在所述的水位观测接口上连接有球阀。
在所述的水泥死管的外侧的混凝土护套的下端以下填埋有粘土或黄土。
所述的水泥死管设有两节以上,同轴对接而成,在相邻的水泥死管之间的连接处的外侧缠绕有多层聚乙烯薄膜,并用宽胶带绑扎牢固。
在所述的混凝土护套的上端设有向外周延伸的水平部,在该水平部的外周上面至地面之间设有烧结砖井室,在烧结砖井室的顶端覆盖有铸铁井盖,在两者之间设有沥青封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井口段地下水位以上水泥井管,井口段采用粘土或黄土封井,以及密封筒与井管的密封结构,保证了井口的气密性;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容易安装和拆卸。上法兰盘的水位观测孔连接球阀,与传统的螺帽相比,极大的方便了水位的观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暗埋式井口时的总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密封盖与密封筒之间的组装结构图(图3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密封盖,2.密封圈,3.法兰盘,4.密封筒,5.抽水接口,6.真空表接口,7.水位观测接口,8.抽气接口,9.电缆线孔,10.螺栓(孔),11.铸铁井盖,12.沥青封边,13.烧结砖井室,14.抽气管,15.电缆线,16. 抽水管,17.混凝土护套,18.水泥死管,19.粘土(或黄土)。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真空管井降水的井口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死管18、混凝土护套17、密封筒4、密封盖1和密封圈2,在井口段地下水位以上部分设置水泥死管18,密封筒4的下部套在该水泥死管18的上部外侧;在密封筒4的下部外侧设有浇注的混凝土护套17,密封筒4的顶端设有法兰盘3;密封盖1通过螺栓10固定在该法兰盘3上,在两者之间设有密封圈2;在密封盖1上设有抽水接口5、真空表接口6、水位观测接口7、抽气接口8和电缆线孔9。在使用时,该抽水接口5与抽水管16连接,真空表接口6连接真空表,水位观测接口7连接球阀(观测水位时,直接打开球阀,将测绳从球阀中下入井底,水位观测完毕后,抽出测绳并关闭球阀),抽气接口8通过抽气管14与水环式真空泵连接,电缆线孔9引出电缆线15。
在所述的水泥死管18的外侧的混凝土护套17的下端以下填埋有粘土或黄土19。
井口段由多节水泥死管18同轴对接组成,在相邻的水泥死管18之间的接缝处的外侧缠绕有多层聚乙烯薄膜,并用宽胶带绑扎牢固。
在所述的混凝土护套17的上端设有向外周延伸的水平部17,在该水平部的外周上面至地面之间设有烧结砖井室13,在烧结砖井室13的顶端覆盖有铸铁井盖11,在两者之间设有沥青封边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地矿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地矿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98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外侧管涌封堵结构
- 下一篇:一种袖阀管高压灌浆袋式扩体锚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