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灭弧真空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9205.2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0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长和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4 | 分类号: | H01H33/664;H01H33/66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郭晓华 |
地址: | 31570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真空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灭弧真空断路器。
背景技术
真空断路器因其灭弧介质和灭弧后触头间隙的绝缘介质都是高真空而得名;真空断路器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频繁操作、灭弧不用检修的优点,在配电网中应用较为普及。发展简史 1893年,美国的里顿豪斯提出了结构简单的真空灭弧室,并获得了设计专利。
真空断路器的工作原理是:当动、静触头在操作机构的作用下分闸时,触头间产生电弧,触头表面在高温下挥发出蒸汽,由于触头设计为特殊形状,在电流通过时产生一磁场,电弧在此磁场作用下沿触头表面切线方向快速运动,在金属圆筒(屏蔽罩)上凝结了部分金属蒸汽,电弧在自然过零时就熄灭了,触头间的介质强度又迅速恢复起来。
现在的真空断路器主要靠真空灭弧室进行灭弧,真空灭弧室内的结构简单,灭弧速度慢、触头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真空断路器的真空灭弧室存在结构简单、灭弧速度慢、触头容易损坏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精巧、灭弧速度快、触头不易损坏的高效灭弧真空断路器。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高效灭弧真空断路器, 包括有灭弧室、静导电杆、静触头、动触头、动导电杆、波纹管、推杆、主动活塞、主动油缸、油管、被动油缸、被动活塞、弹簧和隔离块,灭弧室上方设有静导电杆和静触头,静导电杆下部与静触头连接,灭弧室下方设有动导电杆、动触头和波纹管,动导电杆中间设有波纹管,动导电杆与动触头连接,波纹管与动触头之间的动导电杆上设有推杆,推杆与主动活塞连接,灭弧室两侧装有主动油缸,主动活塞安装在主动油缸上,主动油缸通过油管与被动油缸连接,被动油缸安装在主动油缸上方,被动活塞安装在被动油缸内,被动活塞与弹簧连接,弹簧与隔离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推杆材质为绝缘塑胶。
优选地,所述主动活塞材质为绝缘塑胶。
优选地,所述主动活塞直径为10mm。
优选地,所述被动活塞直径为10mm。
优选地,所述静触头与动触头的长度为30mm。
优选地,所述隔离块的长度为18mm。
优选地,所述隔离块的材质为绝缘塑胶。
工作原理:当动导电杆向下运动时,推杆则带动主动活塞向下运动,主动油缸内的油通过油管流向被动油缸,被动活塞向中间运动,弹簧也向中间运动,但是由于隔离块被动触头挡住不能运动,弹簧就开始被压缩。当动触头向下运动到隔离块可以通过时,隔离块就被弹簧弹射出去,快速的隔离了动触头与静触头,到达了快速高效灭弧的效果。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真空断路器的真空灭弧室存在结构简单、灭弧速度慢、触头容易损坏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达到了结构精巧、灭弧速度快、触头不易损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触点分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灭弧室,2-静导电杆,3-静触头,4-动触头,5-动导电杆,6-波纹管,7-推杆,8-主动活塞,9-主动油缸,10-油管,11-被动油缸,12-被动活塞,13-弹簧,14-隔离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高效灭弧真空断路器,如图1-2所示, 包括有灭弧室1、静导电杆2、静触头3、动触头4、动导电杆5、波纹管6、推杆7、主动活塞8、主动油缸9、油管10、被动油缸11、被动活塞12、弹簧13和隔离块14,灭弧室1上方设有静导电杆2和静触头3,静导电杆2下部与静触头3连接,灭弧室1下方设有动导电杆5、动触头4和波纹管6,动导电杆5中间设有波纹管6,动导电杆5与动触头4连接,波纹管6与动触头4之间的动导电杆5上设有推杆7,推杆7与主动活塞8连接,灭弧室1两侧装有主动油缸9,主动活塞8安装在主动油缸9上,主动油缸9通过油管10与被动油缸11连接,被动油缸11安装在主动油缸9上方,被动活塞12安装在被动油缸11内,被动活塞12与弹簧13连接,弹簧13与隔离块14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长和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长和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92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