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电源线载波控制的埋弧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4927.9 | 申请日: | 2015-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9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杜少卿;李鹏;赵喜平;唐元生;魏家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武汉瑞成永浩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8 | 分类号: | B23K9/18;B23K37/00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 代理人: | 孙爱华 |
地址: | 26652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源线 载波 控制 埋弧焊 系统 | ||
技术领域
基于电源线载波控制的埋弧焊系统,属于焊接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埋弧焊接是应用较广的焊接方式之一,在现有的埋弧焊系统中,在焊接电源与送丝机之间设置有一条用于传递控制信号和反馈信号的控制线缆,以目前较为著名的林肯DC-600系列为例,该系统在焊接电源与送丝机之间需要一条额外的9芯的控制电缆实现控制信号和反馈信号的传输。在现有的埋弧焊系统中,控制线缆的长度与焊接区域有关,一般为80-120m。由于在焊接系统中设置有控制线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有如下不便:(1)在焊接过程中,控制线缆由于随着焊接位置的改变而频繁在地面拖拽,容易发生破损,因而会出现短路、信号衰减等问题;(2)由于控制线缆极长及工地现场情况的复杂性,一旦控制线缆发生连接故障极难进行排查,人工成本消耗极高,直接影响了焊接质量和效率;(3)由于控制线缆较长,因此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焊接系统原有的电源线代替控制线缆实现控制信号及反馈信号的载波传输,避免了因控制线缆发生故障而对焊接过程带来的各种不便,同时节约了生产成本的基于电源线载波控制的埋弧焊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基于电源线载波控制的埋弧焊系统,包括焊接电源以及送丝机,其特征在于:在焊接电源一端以及送丝机一端分别设置有近端通讯装置和远端通讯装置,近端通讯装置的控制电路以及远端通讯装置的控制电路同时与焊接电源以及送丝机之间的供电线缆相连,实现控制信号的载波通讯。
优选的,所述的远端通讯装置的控制电路至少包括远控端控制器、控制数据输入模块、远控端载波通讯模块,控制数据输入模块与远控端控制器相连,远控端控制器通过与远控端载波通讯模块双向相连实现与所述的近端通讯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
优选的,在所述的远端通讯装置中还设置有存储模块以及显示模块,存储模块与所述的远控端控制器双相连接,远控端控制器与显示模块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近端通讯装置的控制电路包括近控端控制器、近控端载波通讯模块以及控制数据输出模块,近控端控制器与近控端载波通讯模块双向相连,近控端控制器通过控制数据输出模块与焊接电源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数据输入模块至少包括四路IO隔离输入线、四路AD隔离输入线以及一路AD非隔离输入线,分别连接送丝机上的外接拨档旋钮、焊接参数控制旋钮以及起弧控制拨档开关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数据输出模块至少包括两路IO隔离输入线、两路IO隔离输出线、两路AD隔离输入线以及两路AD隔离输出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基于电源线载波控制的埋弧焊系统中,利用焊接系统原有的电源线代替控制线缆实现控制信号及反馈信号的载波传输,避免了原控制线缆因长期在地面拖拽发生破损而可能出现的短路、信号衰减等问题,提高了焊接效率,大大降低了人工和材料成本。
2、在本基于电源线载波控制的埋弧焊系统的远端通讯装置中,设置有对焊接数据进行存储的存储模块,用户可以通过拷贝并读取焊接数据,用于分析焊接质量,进行焊接质量控制。
3、通过设置显示模块,可以对焊接过程中的电压参数、电流参数以及焊接速度参数进行显示。
4、在本基于电源线载波控制的埋弧焊系统中,远控端控制器以及近控端控制器均采用ARM平台实现,易于扩展和升级。
5、通过设置远控端信号传输线和近控端信号传输线,可以适用于所有焊接系统,通用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电源线载波控制的埋弧焊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基于电源线载波控制的埋弧焊系统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3为基于电源线载波控制的埋弧焊系统远端通讯装置控制电路原理方框图。
图4为基于电源线载波控制的埋弧焊系统近端通讯装置控制电路原理方框图。
图5~6为基于电源线载波控制的埋弧焊系统载波传输模块电路原理图。
其中:1、近端通讯装置 2、焊接电源 3、近控端信号传输线 4、远端通讯装置 5、送丝机 6、远控端信号传输线 7、远控端载波传输线 8、焊接工件 9、近控端载波传输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武汉瑞成永浩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武汉瑞成永浩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49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手工焊氩弧焊两用焊枪
- 下一篇:双面双弧焊接设备同步电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