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1395.3 | 申请日: | 2015-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4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黄本艳;李丽;张乐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乐利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4 | 分类号: | F16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411 上海市奉贤区奉城***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吸震器。
背景技术
弹簧是一种可自由伸缩的弹性构件,常用于减震、夹紧、储能和测量领域,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弹簧的种类繁多,基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扭转弹簧和平面涡卷弹簧。
尽管上述弹簧的功用各不相同,但都存在一项共性,即其自由高度和劲度系数是固定的。一旦遇到需要调整弹簧的自由高度或劲度系数的情形,往往只能选择调换新的弹簧或者通过弹簧之间的组合来实现,因此在使用上颇为不便。
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以控制机械的运动、缓和冲击或震动、贮蓄能量、测量力的大小等,广泛用于机器、仪表中。现有技术中的弹簧包括弹簧本体、对称设置在弹簧本体两侧的安装端、与安装端端部连接的卡钩。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弹簧在压缩的过程中,尤其是快速压缩的时候,弹簧容易发生歪曲,甚至出现弹簧的中间一段完全偏离弹簧的轴心,导致弹簧在压缩时失去应有的弹力,弹簧很快就损坏了,使用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难以满机械人员的工作需要,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吸震器。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震器,包括杆端螺母、密封圈骨架、活塞杆密封圈、导向套、活塞密封圈、活塞垫圈、耐磨套、弹簧挡块、弹簧导向套、第二缓冲、堵头、头盖、弹簧、缸管、活塞、第一缓冲、杆盖、定位圆和活塞杆;所述杆端螺母与活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与活塞杆的底部活动连接,两者之间设置有活塞密封圈和活塞垫圈;在所述活塞的底部安装有耐磨套其耐磨套与弹簧挡块紧固连接;所述杆盖固定焊接在吸震器的底端;所述杆盖内部安装有堵头;所述第一缓冲和第二缓冲好分别设置在活塞密封圈的上端和弹簧导向套的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弹簧挡块、弹簧导向套、头盖、活塞和杆盖其材质均为铝合金,且弹簧导向套经过机械加工打磨光滑。
进一步,所述活塞底下端设置有弹簧挡块,弹簧挡块与弹簧设置在弹簧导向套的内部,弹簧与弹簧挡块通过螺母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缸管为不锈钢材料,经过高温锻造而成,在缸管内部填充有高压油,缸管直径为2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吸震器,设置有第一缓冲和第二缓冲,采用双缓冲的技术方案,设置有第一缓冲和第二缓冲,大大的降低了活塞运动时产生的振动;由于弹簧安装在弹簧导向套内部,使得弹簧每次拉伸与压缩的过程中不会偏离弹簧中心,从而延长了弹簧的使用寿命;缸管内部填充了高压油,活塞浸没在高压油中,减小了活塞运动时与导向套之间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杆端螺母、2密封圈骨架、3活塞密杆封圈、4导向套、5活塞密封圈、6活塞垫圈、7耐磨套、8弹簧挡块、9弹簧导向套、10第二缓冲、11堵头、12头盖、13弹簧、14缸管、15活塞、16第一缓冲、17杆盖、18定位圆和19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吸震器,包括杆端螺母1、密封圈骨架2、活塞杆密封圈3、导向套4、活塞密封圈5、活塞垫圈6、耐磨套7、弹簧挡块8、弹簧导向套9、第二缓冲10、堵头11、头盖12、弹簧13、缸管14、活塞15、第一缓冲16、杆盖17、定位圆18和活塞杆19;所述杆端螺母1与活塞杆19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15与活塞杆19的底部活动连接,两者之间设置有活塞密封圈5和活塞垫圈6;在所述活塞15的底部安装有耐磨套7其耐磨套7与弹簧挡块8紧固连接;所述杆盖17固定焊接在吸震器的底端;所述杆盖17内部安装有堵头11;所述第一缓冲16和第二缓冲10好分别设置在活塞密封圈5的上端和弹簧导向套9的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乐利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乐利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13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膜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一种用于商务车的油气组合减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