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油管与导流管的装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2131.1 | 申请日: | 2015-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9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谢如顺;王勇;许后继;陈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宝顿电子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5/10 | 分类号: | F16L25/1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0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管 导流 装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油管与导流管的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制造新技术的激烈竞争,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成为各大汽车主机厂对零件制造供应商考核的主要因素。而在目前国内加油管开发市场中,除塑料加油管外,大部分的加油管口部所采用的密封结构均为焊接密封(电阻焊、钎焊等),导流管与加油钢管先压装,然后在压装部位钎焊一周,使两者的接合部形成密封。由于导流管采用为拉伸钢板制作而成,而加油钢则是采用镀锌镍钢板制作而成,采用上述电阻焊或钎焊对两者进行焊接时,由于两者的材料不一致,在两者相互不能很好的融合,焊接处出现夹层,导致焊接强度不足,焊接的密封性较差。并且这样的加工方式不仅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而且产品在焊接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变形,很容易影响到产品其他部位的质量,同时,在焊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物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油管与导流管的装配结构,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加油管与导流管的密封性。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加油管与导流管的装配结构,包括加油管以及导流管,在导流管的外圆周壁面上设有环形槽,在该环形槽中安装一个密封圈,导流管的一端插入到加油管中后,通过压装与加油管紧固为一体,导流管的另一端位于加油管的外部。
采用了上述方案,在导流管上预装一个密封圈,导流管与加油钢管压装装配好之后,用扣管机扣压密封部位,利用密封圈的伸缩性,使两个部件紧密配合,从而达到密封要求。此密封方式较传统的焊接密封方式,降低了加工难度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了焊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渣,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了对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两端的壁厚小于该密封圈中部的壁厚。这种结构的密封圈,当扣管机对加油管和导流管的密封部位施加压装(或扣压)作用力时,作用力首先会作用于密封圈的中部,而后加油管的管壁发生变形后,作用力传递到密封圈的端部,这样能够避免密封圈的端部不会直接承受过大的作用力而破损,确保密封圈的密封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包括上下开口且中空筒状的接头以及导筒,所述导筒为塑料成型的导筒,该导筒的一端插入到接头中与接头固定连接。导筒采用高强度POM(聚甲醛)塑料一体注塑成型,然后通过扣压装配在接头上,避免采用金属成型焊接方式包括后续的表面处理,有较好的成本和产效优势,同时耐腐蚀性能大大提高;注塑成型的导筒可以将加油枪插入限制在更合理的有效区域内,自由度缩小,大大降低加油风险的出现,具体风险:油枪插入位置不良导致燃油触碰管壁飞溅导致的前期跳枪或者导致加油燃油液面上涌跳枪延迟导致的过加油和飞溅(或反涌)。
所述导筒靠近接头的端部的外壁面上设有上挡板,导筒远离接头的端部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下挡板,导筒远离接头的端部还设有凹口。上挡板可以改变加油补枪时燃油上涌飞溅的轨迹,降低燃油从排气槽出加油口的机率,安全性能提高。下挡板可以改变正常加油和补枪时燃油上涌的轨迹,让燃油尽量充到加油管内部空旷部位,降低燃油从导桶(油枪插枪孔)中上涌至加油口的几率,安全性能提高。凹口可以在燃油上涌时,让燃油提前聚集至此部位,插入在导流管总成中的加油枪内的感应器提早感应并产生动作(跳枪加油停止),防止过加油现象,安全性能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加油管与导流管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导流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加油管与导流管的装配结构,包括加油管1以及导流管2,在导流管2的外圆周壁面上设有环形槽,在该环形槽中安装一个密封圈3,密封圈3为橡胶密封圈,所述密封圈3两端的壁厚小于该密封圈中部的壁厚。导流管2的一端插入到加油管中后,通过压装与加油管1紧固为一体,导流管2的另一端位于加油管的外部。
所述导流管2包括上下开口且中空筒状的接头21以及导筒22,所述导筒22为塑料成型的导筒,该导筒22的一端插入到接头21中与接头固定连接。导筒22通过其端部设置的凸齿扣入到接头21上的凹槽中,使两者紧固为一体。所述导筒22靠近接头的端部的外壁面上设有上挡板23,导筒22远离接头的端部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下挡板24,导筒22远离接头的端部还设有凹口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宝顿电子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宝顿电子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21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