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气囊防护背心的气体排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1690.0 | 申请日: | 2015-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0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王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阳 |
主分类号: | A41D13/018 | 分类号: | A41D13/01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郑明星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气囊 防护 背心 气体 排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救生服相关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气囊防护背心的气体排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车辆迅速的增加,交通道路日益拥堵,为了快速到达突发事件地点执行勤务,现交巡警大多采用驾驶摩托车的方式抵达现场,但遇到道路状况恶劣或追击时,极易发生跌倒、碰撞。为了交巡警在驾驶摩托车执行勤务时能够得到有效的安全防护,减轻、降低民警的受伤程度,在交巡警反光背心的基础上增加了气瓶、气阀、气囊。当发生事故,人车分离时,气囊在0.5秒内瞬间充气打开,可对头颈、腰椎、前胸、尾骨和双肋部位提供有效的保护,降低碰撞、挤压对人体的伤害,以达到对警务人员的有效防护作用。
在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驾驶摩托车执行勤务的警察均已装备此类产品,并有很多有效防护、降低伤害的事例。目前在国内驾驶摩托车安全方面缺少有效装备的情况下,气囊式防护背心是摩托车驾驶人员有效的生命安全防护手段。
在申请号为201420312674.0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气胀式摩托车防撞安全服,包括外衣套、二氧化碳气瓶和充气装置,所述的外衣套由左半外衣套部和右半外衣套部组成,二氧化碳气瓶通过充气装置与左半外衣套部的气室相连,左半外衣套部的气室通过第一气流通道与右半外衣套部的气室连通;外衣套的背面设有扇形保护面,扇形保护面上设有背部支撑板。本实用新型在驾驶员和摩托车紧急脱离后,本品能快速充气,在驾驶员着地前,在其背部、臀部及胸部等人体重要部位形成气囊,确保人命安全。
在使用之后,需要将各个气囊内部的气体全部排出,因此需要一种简便的排气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在气囊防护背心使用后可很快将气体排出的用于气囊防护背心的气体排出装置。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气囊防护背心的气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本体和伸缩接管,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排气端口,所述伸缩接管的两个接口与所述排气端口接通,所述伸缩接管的一部分置于气囊内,在气囊内的伸缩接管的弯折处,设置有反流阻止口,所述反流阻止口为一个断开的开口,在所述反流阻止口处,设置有弹性连接绳、以及与所述弹性连接绳连接的反流阻止部件,并且,当气体从气囊往伸缩接管内吹入时,反流阻止部件与所述反流阻止口脱离;当气体从伸缩接管往气囊吹入时,反流阻止部件与所述反流阻止口贴合。
进一步,所述反流阻止部件的宽度大于所述反流阻止口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反流阻止口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根同时与所述反流阻止部件连接弹性连接绳。
进一步,所述反流阻止部件为球形或者三角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反流阻止部件为“∧”形结构。
进一步,在所述反流阻止口的一端,还倾斜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气流引导板,所述气流引导板与伸缩接管弯折处的切线平行。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可同时将多个气囊内的气体排出,不用单独对各个气囊进行排气,效率更高。并且具有反流阻止部件,可以防止气体反流进气囊内,保证了气囊防护背心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气囊防护背心的气体排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实施例。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气囊防护背心的气体排出装置,具有本体6和伸缩接管2。本体6上设置有排气阀4和若干个排气端口5,伸缩接管2的两个接口与排气端口5接通,因此伸缩接管2相当于组成一个回路,形成一个大致为四边形的结构。
伸缩接管2的一部分置于气囊1内,如果是四边形结构,则至少有一条边和两个角在气囊1内。在气囊1内的伸缩接管2的弯折处,即两个角处,设置有反流阻止口3,反流阻止口3为一个断开的开口,相当于在该处被切开一个口,使得伸缩接管2内部可以和气囊1连通,能够让气体流通。在反流阻止口3处,设置有弹性连接绳31、以及与弹性连接绳31连接的反流阻止部件32。在反流阻止口3的两端、即反流阻止口3的边沿处各设置有一根与反流阻止部件32连接弹性连接绳31,两根弹性连接绳31同时与反流阻止部件32连接。并且反流阻止部件32的宽度大于反流阻止口3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阳,未经王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16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阻燃防静电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