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研究摇蚊慢性毒性的实验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20320397.2 申请日: 2015-05-18
公开(公告)号: CN204649726U 公开(公告)日: 2015-09-16
发明(设计)人: 刘志红;台培东;杨小南;李晓军;邓鑫;王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33/18 分类号: G01N33/18
代理公司: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代理人: 周秀梅;李颖
地址: 110164 辽宁省***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研究 慢性 毒性 实验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属于生态毒性评价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研究摇蚊慢性毒性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水生生物的保护依赖于水质基、标准制度,而水生生物毒性数据则是推导水质环境各污染物基准的重要支撑数据,但是我国缺乏本土生物的毒性研究,因此水质标准的建立大多依赖于国外的基准体系,因此在将国家标准适用到地方水体保护时,根据当地水生生物毒性进行验证很有必要。摇蚊作为自然水体中的常见物种,种类丰富,个体众多,是监测水体环境和污染状况的指示生物,同时因为其在实验室中好培养,生命周期短,食物链地位重要以及污染耐性范围广等特性,一些品种的摇蚊已经被美国环保局和欧盟列为毒性研究模式生物,是进行当地生物物种校验的优良代表生物,但是在其慢性毒性试验中,因为它底栖特性,水-沉积物系统被推荐为最佳的实验环境,但是随着沉积物对污染物的吸附以及污染物自身的挥发性等,在实际毒性试验操作中,很难保证实验环境中的污染物含量的恒定,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可信性和适用性。因此,设计并完善可有效在水沉积物系统中进行摇蚊慢性毒性研究的实验装置,不仅有助于水生生物以及水生态的保护,而且也将为我国地方水质基准建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研究摇蚊慢性毒性的实验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为:

一种研究摇蚊慢性毒性的实验装置,由蠕动泵、曝气泵、原液容器、实验容器、废液缸组成;原液容器与实验容器连接,曝气泵通过曝气管与实验容器连接,废液缸通过连通器与实验容器相连。

所述蠕动泵设置在原液容器与实验容器之间,用于控制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研究沉积物中摇蚊慢性复合毒性的实验装置设计合理、装置结构简单,安装布设方便、使用操作简单,在不给受试生物造成额外干扰的前提下能保证实验容器中水介质中污染物浓度稳定,最大化地避免除污染物外的其它干扰因素对毒性试验产生的干扰,可以保障摇蚊在水-沉积物系统中慢性毒性实验的顺利开展,为使用摇蚊进行基准校验起到指导作用,并有助于我国水生生物毒性研究顺利、有效地开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利用水沉积物系统开展摇蚊慢性毒性实验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验状态下测定的进水氨氮与出水氨氮浓度;

图3为实验观察到的摇蚊羽化时间和羽化个数;

图1中,1-污染原液;2-蠕动泵;3-加标培养液;4-废液;5-曝气泵;6-柔性塑料管;7-曝气管;8-沉积物;9-原液容器;10-实验容器;11-废液缸。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研究摇蚊慢性毒性的实验装置,由蠕动泵2、曝气泵5、原液容器9、实验容器10、废液缸11组成;原液容器9与实验容器10连接,曝气泵5通过曝气管7与实验容器10连接,废液缸11通过连通器与实验容器10相连。

利用连通器压差原理将烧杯9中的上覆水打入废液缸11中,保持一定的速率使实验容器中上覆水的液面保持基本不变。

应用例1

利用实施例1的实验装置进行摇蚊幼虫(Chironomus riparius)的21天慢性毒性实验。依照OECD 219国际实验标准规范,通过加标水-沉积物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水体中氨氮对摇蚊幼虫的毒性效应。

根据急性试验数据和摇蚊幼虫在底泥的生活特性,设置6个试验组和一个对照组:加标培养液的氨氮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400和800mg/L,每组设置三个平行。实验容器为600mL的玻璃烧杯,其中加入pH=6.5-7的相应氨氮浓度的加标培养液400mL,以及100g陈化后沉积物(湿)加入,配置成沉积物-水环境系统。污染源液通过蠕动泵进入试验容器,蠕动泵的流速保持在0.3mL/s。试验开始前此系统预陈化7天,在试验开始前5天左右,挑出新鲜摇蚊卵于培养皿中,孵化3天后,用钝头吸管将每个实验容器放入20只一龄幼虫,24h后开始曝气,每秒约2个气泡;将4g鱼食研成粉末加入培养液稀释至200mL,每个试验容器滴加1mL,每两天滴加一次;温度控制在25±1℃,t(光):t(暗)=16h:8h。试验期间,每隔4天取水测量其氨氮含量,记录摇蚊的羽化时间、每天羽化摇蚊的个数,同时对照组的羽化率不能小于70%,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进出水氨氮浓度如图2,可以看出两者无显著差异。在实验观察到的羽化时间和羽化个数基础上(如图3),使用SPSS相关分析软件,模拟计算氨氮对摇蚊幼虫羽化时间的EC20,并将此值补充进入氨氮生物毒性数据库,用于氨氮水质基准的制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03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