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钻攻机电机输出轴的缓冲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0363.3 | 申请日: | 2015-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8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卜仲超;李太升;叶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双龙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3/70 | 分类号: | F16D3/70;B23B47/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3111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电 输出 缓冲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攻机电机输出轴的缓冲结构,属于钻床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立式钻床作为钻床的一种,也是比较常见的金属切削机床,有着应用广泛,精度高的特点,适合于批量加工,常用于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加工中、小型工件的孔。现有立式钻床的电机输出轴与I轴之间由于采用刚性连接,在电机频繁正反转的情况下,经常会造成I轴的断裂。因此,研究一种能够解决电机输出轴与立式钻床I轴之间的由于频繁正反转造成I轴断裂的传动结构就显得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钻攻机电机输出轴的缓冲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能够缓解电机输出轴与钻攻机I轴之间由于正反转带来的应力,进而降低钻攻机I轴断裂的频率,延长其使用寿命,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钻攻机电机输出轴的缓冲结构,包括电机输出轴和I轴,所述电机输出轴与I轴之间通过上联轴套、柱销和下联轴套连接,其中电机输出轴与上联轴套之间为键连接,上联轴套与下联轴套之间通过上联轴套底端面上的上销孔、柱销及下联轴套上端面的下销孔连接,并且位于上销孔内的柱销部分外圈设有橡胶圈,所述下联轴套与I轴之间为键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上联轴套底端面的上销孔为6个,均匀布置在上联轴套的底端。相对应的所述下联轴套底端面的下销孔也为6个,均匀布置在下联轴套的底端。该种结构兼顾了制造成本与连接可靠性的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借助上联轴套、下联轴套、销轴和橡胶圈将钻攻机的电机输出轴与I轴连接在一起,当钻攻机的电机输出轴带动上联轴套转动时,由于位于上联轴套底端面上销孔内的柱销外圈套有橡胶圈,这样电机输出轴被带动正反转瞬间所产生的应力就能被橡胶圈缓冲掉,传递到I轴上的应力就会相应的减小,进而能够降低钻攻机I轴断裂的频率,延长其使用寿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降低钻攻机I轴断裂频率效果明显等优点,可在现有钻攻机上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联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是下联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B向剖视图;
图6是柱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I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结合图1至图7,本实施例钻攻机电机输出轴的缓冲结构,包括电机输出轴1、I轴2、上联轴套3、柱销5和下联轴套6,在上联轴套3底端面开设有6个上销孔31,其均匀布置在上联轴套3的底端,在下联轴套6底端面开设有与上联轴套3相对应的6个的下销孔61,也均匀布置在下联轴套6的底端。安装时上联轴套3与下联轴套6之间通过上联轴套3底端面上的上销孔31、柱销5及下联轴套6上端面的下销孔61连接,并且位于上销孔31内的柱销5部分外圈套有橡胶圈4。另外电机输出轴1与上联轴套3之间采用键连接,下联轴套6与I轴2之间也采用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双龙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双龙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03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旋翼飞行器的控制方法及多旋翼飞行器
- 下一篇:船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