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房监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0090.2 | 申请日: | 2015-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1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卫何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B21/00 | 分类号: | G08B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杨小双 |
地址: | 31403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房 监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房监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安防设备领域的机房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房电气设备为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需要人工检测设备状态并做出操作动作,这样的技术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对人员的要求很高,而事实上其稳定性效果不理想,常出现问题发现滞后的情况。而采用电子监控设备存在着监控装置电路复杂、稳定性较差、容易老化、电路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受电源电压、元器件参数、环境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监控装置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尤其是在恶劣的条件下使用时,还有可能造成电子元器件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路简单、稳定性较好、能在各种恶劣条件下使用的机房监控装置。
一种机房监控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功率放大电路、单稳态触发电路、采样芯片、报警装置、监控主机,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分别与功率放大电路连接,功率放大电路、单稳态触发电路、采样芯片顺次连接,采样芯片分别与报警装置、监控主机连接,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放大器、差分电路,所述的差分电路连接在信号输入端与放大器之间,所述单稳态触发电路包括NE555单稳态触发器U1、滑动变阻器RP、电容C2、电容C3,NE555单稳态触发器U1的6管脚连接7管脚,NE555单稳态触发器U1的6管脚通过滑动变阻器RP连接电源VCC,滑动变阻器RP与电容C2相串联,电容C2连接地信号,NE555单稳态触发器U1的5管脚通过电容C3连接地信号,所述的振动传感器包括壳体、振动体和驻极体,振动体和驻极体设置在壳体内,所述驻极体包括活动电极、固定电极、绝缘垫圈和外壳,活动电极设置在固定电机上方,绝缘垫圈设置在活动电极与固定电极之间,外壳套接在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上,所述振动体下端固定在活动电极中部。
优选地,所述的差分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及第四三极管,所述的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的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的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在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之间,所述的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的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的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的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的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的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的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负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报警装置包括三极管驱动电路、蜂鸣器,所述三极管驱动电路连接蜂鸣器,所述的三极管驱动电路包括NPN三极管Q1、电阻R5,NPN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5连接NE555单稳态触发器U1的3管脚,三极管Q1基极的发射极连接蜂鸣器BUZ的一端,蜂鸣器BUZ的另一端连接地信号,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地信号GND。
优选地,所述固定电极上套接有塑料外圈,所述活动电极上表面设置有金属垫圈,金属垫圈设置在所述塑料外圈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机房监控装置的功率放大电路在信号输入端与放大器之间连接有差分电路,差分电路能避免功率放大电路零点漂移,同时提高了输入阻抗,能稳定电路,避免出现工作点不稳定等现象,在恶劣的条件下使用也不会烧毁电路;
2□当机房监控装置的振动传感器受到振动时,其内的振动体能很快信息传递给驻极体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信号传递速度快且防盗性能较高;
3□同时机房监控装置的振动传感器采用机械式的振动体,比起目前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的压电式或磁电式的传感器,它的使用温度范围较宽,可在-40度至+60度的环境下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房监控装置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房监控装置的振动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00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