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砌石复合结构排水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19638.1 | 申请日: | 2015-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3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郑宏刚;余建新;张瑜;刘淑霞;张建生;张川;李建华;李艳琼;廖丽君;陈运春;王豹;张耿杰;龚涛;段泽文;陈飞林;王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远科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1/00 | 分类号: | E02B11/00;E02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 代理人: | 李中强 |
地址: | 650201 云南省昆明市北郊***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砌石 复合 结构 排水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田灌溉与排水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干砌石复合结构排水沟。
背景技术
农田灌溉和排水工程中的排水沟是农田排水的主要设施,其作用主要是排除田间积水和降低土壤中的地下水位。传统的排水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明沟排水,一种是暗沟或暗管排水。衬砌过的明沟结构稳定,排除降雨在田面产生的地表水效果较好,但由于衬砌后的沟壁不透水,农田土壤中的地下水无法透过沟壁进入排水沟,排除地下水的效果较差;而不衬砌的排水沟在地表水排入排水沟时会对沟壁造成冲刷,易造成侧壁坍塌,堵塞排水沟。暗沟或暗管排水对排除土壤中的地下水效果较好,但降雨产生的地表水通过土壤再渗透进入排水暗沟或暗管,需要较长的时间,容易形成田间积水,影响作物生长。
因此,在一些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地区,亟待一种能够快速排除田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水沟,解决田间排水不畅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干砌石复合结构排水沟,为农田排水工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排涝、排渍快速,对软弱基础适应性强的排水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干砌石复合结构排水沟,主要包括混凝土纵梁1、混凝土横梁2、混凝土底梁3、干砌石沟体4、碎石垫层5、沙垫层6,所述排水沟形状为梯形;梯形的底面和侧面由混凝土纵梁1、混凝土横梁2、混凝土底梁3围成,底面和侧面上的纵向、横向混凝土梁形成格栅框架,格栅框架内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沙垫层6和碎石垫层5和干砌石沟体4。
作为优选,所述的混凝土纵梁1、混凝土底梁3断面为正方形,尺寸在10-20cm范围内,混凝土横梁2断面为矩形,宽度在10-20cm之间、梁厚在7-15cm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干砌石沟体4厚度在7-13cm范围内,碎石垫层5厚度在2-5cm范围内,沙垫层6厚度在1-2cm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排水沟在排除降雨产生的地表水的同时,土壤中的地下水可通过干砌石沟体快速排除,降低地下水位,达到快速排涝、排渍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排涝、排渍快速,对软弱基础适应性强,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干砌石复合结构排水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干砌石复合结构排水沟的平面图;
图3为一种干砌石复合结构排水沟格栅处横断面图;
图4为一种干砌石复合结构排水沟干砌石处横断面图;
图5为一种干砌石复合结构排水沟侧立面图;
图6为一种干砌石复合结构排水沟纵断面图。
图中,1-混凝土纵梁、2-混凝土横梁、3-混凝土底梁、4-干砌石沟体、5-碎石垫层、6-沙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砌石复合结构排水沟,其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干砌石复合结构排水沟主要包括混凝土纵梁1、混凝土横梁2、混凝土底梁3、干砌石沟体4、碎石垫层5、沙垫层6,所述排水沟为梯形,梯形的底面和侧面由混凝土纵梁1、混凝土横梁2、混凝土底梁3围成,底面和侧面上的纵向、横向混凝土梁形成格栅框架,格栅框架内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沙垫层6和碎石垫层5和干砌石沟体4。梯形长度d1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沟顶宽b1、沟底宽b2、沟深h1通过水力计算确定;混凝土纵梁断面为正方形,梁宽b3、梁高h2均在10-20cm之间;混凝土横梁宽d2在10-20cm之间、梁厚s在7-15cm之间,混凝土横梁间距在3-5m之间;混凝土底梁断面为正方形,梁宽d2、梁高h2均10-20cm之间;所述的干砌石沟体厚度s1在7-13cm范围内,碎石垫层厚度s2在2-5cm范围内,沙垫层厚度s3在1-2cm范围内,长度d3=d1-3d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远科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远科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196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游梁式抽油机盘根
- 下一篇:一种井下释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