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尾骨骨折患者的康复座椅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18119.3 | 申请日: | 2015-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7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 发明(设计)人: | 郎博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郎博娟 | 
| 主分类号: | A47C9/00 | 分类号: | A47C9/00;A47C7/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43003 湖北省宜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尾骨 骨折 患者 康复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尾骨骨折患者的康复座椅。
背景技术
尾骨骨折是较常见的骨折,急性期(2-4周)常需要卧床休息,恢复期(2-4月)病人的疼痛基本缓解,已经可以下床走动和坐下。但由于尾骨的特殊位置,病人正常坐下时常常会压迫尾骨,导致疼痛,特别是不能久坐。目前,尚无与尾骨骨折相关的专用坐具,临床推荐的是一种甜甜圈形状的环形中空软质坐垫,这种环形坐垫,与普通的坐垫或座椅相比,能够实现尾骨的悬空,使骨折的尾骨免受挤压,但圆形坐垫的内口直径是固定的,不能因人调节,人体的坐骨结节不一定能够坐在坐垫上,结果导致坐垫对骨盆底和大腿的支撑不足,不能使与尾骨相连的韧带和肌肉放松,收缩的韧带和肌肉牵拉尾骨,因而产生疼痛,且不利于久坐,易疲劳,不能很好的解决尾骨骨折病人在恢复期长时间坐姿工作或生活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尾骨骨折患者的康复座椅,解决处于恢复期的病人坐下后疼痛,不能久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尾骨骨折患者的康复座椅,椅面为框架、可移动式结构,椅座框架前后边框上面连接有圆孔结构的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卡槽,移动板下面两端与卡槽对应位置连接有滑动条,滑动条可以在卡槽内滑动,滑动条上有一排圆孔,滑动条圆孔之间的间距与卡槽上的圆孔之间的间距相等,两条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固定器穿入两条卡槽。
优选的,移动板由木板和木板上的皮面硬质海绵层构成。
优选的,四条椅腿固定于椅座框架下面四个角处,椅背连接于椅面的后上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两块移动板中间的距离可调节,解决了不同病人骨盆大小不同、坐骨结节间距不同,导致需要的座椅间距不同的问题;座椅中央的移动板由木材和皮面薄层硬质海绵构成,二者的组合,木质材料可以支撑、稳定身体,皮面薄层硬质海绵可以使人体感觉舒适,但不会像甜甜圈软垫那样,材质过软,导致骨盆下陷、支撑力不足,人体无形中会动员盆底肌肉收缩来维持正常的坐姿,进而牵扯尾骨,导致疼痛。固定器穿过卡槽、移动板的设计方法,使得固定方式牢靠,且该座椅针对同一个病人,只需调节一次,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康复座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椅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椅面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底面框架及固定器示意图。
图中,1.椅背,2.椅腿,3.移动板,4.椅座框架,5.滑动条,6.固定器,7.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1-4所示,由椅背1、椅腿2、移动板3、椅座框架4、滑动条5、固定器6和卡槽7组成。
四条椅腿2固定于椅座框架4下面四个角,椅背1连接于椅面的后上缘。椅面为框架、可移动式结构,椅座框架4前后边框上面连接有孔结构的卡槽7,移动板3下面两端与卡槽7对应位置连接有滑动条5,滑动条5可以在卡槽7内滑动,滑动条5上有一排圆孔,滑动条5的孔洞间距与卡槽7的孔洞等间距,有两条固定器6从前向后穿入两条卡槽7。
椅背1、椅腿2、椅座框架4、滑动条5和移动板3的下面部分由木质材料制成;固定器6和卡槽7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移动板3由木板和木板上的皮面硬质海绵构成。
拔出两根固定器6,两块移动板3向中线滑动、靠拢;然后患者坐在移动板3上,缓慢向两侧同时滑开移动板3,不断加大两板间的距离,直到尾骨完全悬空,不受挤压,同时,两侧坐骨结节也正好落在移动板上,没有悬空,而且,盆底韧带、肌肉也未受到牵拉,即达到了适合患者的最佳位置,此时可以插入固定器6,固定好移动板3,即可使用。
在尾骨骨折病人急性期过后漫长的康复期中,提供了一个合适病人的坐具,其优点有三:
第一,两块移动板中间的距离可调节,解决了不同病人骨盆大小不同、坐骨结节间距不同,导致需要的座椅间距不同的问题;第二,座椅中央的移动板由木材和皮面薄层硬质海绵构成,二者的组合,木质材料可以支撑、稳定身体,皮面薄层硬质海绵可以使人体感觉舒适,但不会像甜甜圈软垫那样,材质过软,导致骨盆下陷、支撑力不足,人体无形中会动员盆底肌肉收缩来维持正常的坐姿,进而牵扯尾骨,导致疼痛。第三,固定器穿过卡槽、移动板的设计方法,使得固定方式牢靠,且该座椅针对同一个病人,只需调节一次,易于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郎博娟,未经郎博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181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