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污水治理混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12225.0 | 申请日: | 2015-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9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迟崇哲;李哲浩;吴铃;丁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黄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66 | 分类号: | C02F1/66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污水 治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污水综合治理的高效混酸装置。
技术背景
pH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当pH值趋于0时,溶液酸性越强,反之,pH值趋于12时,溶液碱性越强,pH值为7左右时,溶液趋于中性。
常见的污水综合治理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化结合方法及生物方法等等。污水治理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进行,否则达不到特定的治理效果。例如:对废水进行酸化吹脱处理,原废水pH值为中性或碱性,需要将pH值调节至酸性,以达到酸化吹脱的效果。污水进行pH值调节时需要加入酸,此时,污水与酸的充分混合至关重要,若混合不均匀,将会降低下一阶段的反应设备的停留时间,严重影响污水治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效污水治理混酸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由吊耳、封头、混合内筒、罐体、人孔、支腿、排液口、筋板、混合器、进酸口、进水口和出水口构成,混合内筒位于罐体中,混合内筒与罐体依靠三组筋板相互连接,罐体为圆形柱体,混合内筒为顶部封闭、底部开口的圆形柱体;进水口、进酸口以及混合器组成一个一次混酸整体,一次混酸整体嵌入罐体和混合内筒,直至混合内筒中心点;罐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封头连接;顶部的封头设有出水口和吊耳,以方便吊装;底部的封头设有排液口,以方便检修或事故清空罐体使用;罐体底部设有人孔,以方便检修;支腿支撑在罐体和底部的封头下。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待污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混酸装置时,酸也通过进酸口进入混酸装置,在混合器中进行第一次混合。第一次混合后的污水进入混合内筒,进行二次混合,第二次混合后的污水逐渐流入混酸装置底部封头内,再折流上升,进行第三次混合,混合均匀后通过出水口进入下一阶段污水处理工艺,整个系统运行效率极高,运行极其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高效混酸装置在有限的装置空间里,进行了三次污水与酸的充分混合,效率极高,混合后的污水pH值完全能够满足下一阶段工艺要求,本混酸装置有效地解决了污水处理工艺中混酸不均匀或混酸效率低的问题,装置混酸效率高,结构简单,检修率极低,运行极其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吊耳;2—封头;3—混合内筒;4—罐体;5—人孔;6—支腿;7—排液口;8—筋板;9—混合器;10—进酸口;11—进水口;12—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由吊耳1、封头2、混合内筒3、罐体4、人孔5、支腿6、排液口7、筋板8、混合器9、进酸口10、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构成,混合内筒3位于罐体4中,混合内筒3与罐体4依靠三组筋板8相互连接,罐体4为圆形柱体,混合内筒3为顶部封闭、底部开口的圆形柱体;进水口11、进酸口10以及混合器9组成一个一次混酸整体,一次混酸整体嵌入罐体4和混合内筒3,直至混合内筒3中心点;罐体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封头2连接;顶部的封头2设有出水口12和吊耳1,以方便吊装;底部的封头2设有排液口7,以方便检修或事故清空罐体使用;罐体4底部设有人孔5,以方便检修;支腿6支撑在罐体4和底部的封头2下。
本实施例工作过程:
待污水通过进水口11进入混酸装置时,酸也通过进酸口10进入混酸装置,在混合器9中进行第一次混合。第一次混合后的污水进入混合内筒3,进行二次混合,第二次混合后的污水逐渐流入混酸装置底部封头2内,再折流上升,进行第三次混合,混合均匀后通过出水口12进入下一阶段污水处理工艺,整个系统运行效率极高,运行极其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黄金研究院,未经长春黄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122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浮萍净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苦咸水淡化设备pH检测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