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具自动取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09728.2 | 申请日: | 2015-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4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金本胜;陈胄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兴成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3/18 | 分类号: | B21D4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387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自动取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五金冲压模具的生产由于采用机械手作业可获得较高的工作效率,而且可进行一些较危险动作使人类无法或较难完成的工作,因此采用机械手取代人工进行操作已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存在着许多取料机械手,如“模具自动取料装置”(中国专利公开号: CN 102554034 A),仅使用旋转手臂和电机等几个简单组件就可以完成取料过程,几乎可以完全取代人工劳动。可惜该装置对在实际运用中还要考虑电机转轴的定位才能使得吸盘能处于模具中心位置,且对吸盘和工件之间的距离限制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制造成本。检测设施固然可以减少出错率但在处理错误时得浪费一定的时间。又如“一种自动取料机构”(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2267067 A)专利技术,同样运用了非常简单的装置,只要通过PLC控制的伸缩结构以及电磁铁就可以实现自动取料过程,只是电气控制设施和汽缸会使得成本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模具自动取料装置,该装置采用机械手取代人工进行操作取料,结构设计合理,能够通过廉价的机械结构代替电气设备,把模具本身的动力转化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力而不用再另加驱动装置,从而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模具自动取料装置,包括上模、下模、上输入杆、下输入杆、输出杆、滑块、下支撑杆、上支撑杆、行程开关杆、吸盘开关杆、连接杆和吸盘,所述上模侧面的左右两端分别都通过铰链安装上输入杆,所述下模上与上模同侧的侧面的左右两端分别都通过铰链安装下输入杆,且所述上输入杆和下输入杆的末端通过铰链连接;所述吸盘开关杆固定在上输入杆上,所述行程开关杆呈弧形且固定在下输入杆上,所述行程开关杆上设有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吸盘开关杆处于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的位置;所述上支撑杆的一端通过铰链与上输入杆连接,另一端通过铰链与滑块铰接;所述下支撑杆的一端通过铰链和下输入杆铰接,另一端通过铰链与滑块铰接,所述滑块含中空型结构的滑道,所述输出杆穿过滑块的滑道且输出杆的一端铰接在上输入杆末端,一根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左、右两边的输出杆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上输入杆、下输入杆、上支撑杆、下支撑杆,满足关系式:
L1=L2 (I)
b>d>c>a (II)
a+b<c+d (III)
其中式(I)~(III)中:
L1表示上输入杆的长度,
L2表示下输入杆的长度,
c表示上支撑杆的长度,
d表示下支撑杆的长度,
a表示上输入杆上中间的铰链的位置到上输入杆下端铰链位置的距离,
b表示下输入杆上中间的铰链的位置到下输入杆上端铰链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工作安全可靠,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兴成石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兴成石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097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动式双刀剪脚折弯机
- 下一篇:一种折弯机用板材折边定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