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进给双圆弧环形铣刀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03958.8 | 申请日: | 2015-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5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王昌红;王广越;邱长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C5/10 | 分类号: | B23C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给 圆弧 环形 铣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进给双圆弧环形铣刀。
背景技术
目前,环形铣刀具有通过圆角切削刃将底刃以及周刃连接起来参与切削加工曲面的高适应性,以及在等残余高度加工情况下环形铣刀相对于球头铣刀的步距较大,加工时间减少,加工效率提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模具曲面半精加工领域。为了达到较好的切削性能,许多研究还集中在铣削参数和工艺上的优化,但这些研究必然受到刀具结构、机床扭矩和精度的限制,要想进一步提高加工速度和效率有一定的难度。使用环形铣刀加工凹曲面模具时,易出现残留台阶面;由于圆角切削刃参与切削加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进给量受限、切削受力较大。
鉴于以上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集成上述优点并在进给量、切削力等方面优化以提高加工效率的环形铣刀,并采用合理的方法保证所设计刀具的切削性能,提高加工效率和工件表面完整性以适应现代模具生产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进给双圆弧环形铣刀。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进给双圆弧环形铣刀,其组成包括:环形铣刀刀柄,其特征是:所述环形铣刀刀柄前端依次与螺旋刀槽、具有前刀面和后刀面的大进给双圆弧切削刃、端齿容屑槽连接,所述的大进给双圆弧切削刃包括主圆弧切削刃与子圆弧切削刃。
所述的一种大进给双圆弧环形铣刀,其特征是:所述的主圆弧切削刃与所述的子圆弧切削刃通过控制切削刃的弧度控制切削主偏角,使得铣削切入角较小,在切削过程中形成薄切屑,提高进给量,从而提高金属去除率。所述的圆弧切削刃带有凹弧切削刃结构,参与凹曲面切削时,将残留台阶面积减少为零,保证半精加工的切削残留高度的均匀性。
所述的一种大进给双圆弧环形铣刀,其特征是:所述的双圆弧大进给切削刃在铣削受力方面具有一定优越性,一方面保证有效圆弧切削刃接触长度较长,减小切削应力;另一面切削力方向主要朝向刀具主轴轴向,径向分力很小, 总切削力下降,降低由于刀具切削力突变冲击引起的铣削震动的可能性,加工稳定性提高,有效延长刀具使用寿命。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进给双圆弧环形铣刀采用双圆弧刃口结构使得刀具切削主偏角较小,实现小切深、薄切屑、大进给量铣削方式,从而提高金属去除率。
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进给双圆弧环形铣刀的主圆弧切削刃与子圆弧切削刃结合的切削刃结构,在切削深度等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切削刃弧度控制切削主偏角,降低切削力,减少振动现象发生频率。
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进给双圆弧环形铣刀的主圆弧切削刃的凹弧刃口结构可将残留台阶面积减少为零,保证半精加工的切削残留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进给双圆弧环形铣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铣刀的一种大进给双圆弧环形铣刀结构尺寸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进给双圆弧环形铣刀的子圆弧切削刃结构尺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大进给双圆弧环形铣刀,其组成包括:环形铣刀刀柄1,所述环形铣刀刀柄前端依次与螺旋刀槽2、大进给双圆弧切削刃3、端齿容屑槽4连接,所述的大进给双圆弧切削刃具有大进给双圆弧切削刃前刀面5和大进给双圆弧切削刃后刀面6,所述的大进给双圆弧切削刃包括主圆弧切削刃7与子圆弧切削刃8。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大进给双圆弧环形铣刀,所述的刀柄为圆柱形刀柄,刚性较强,直径取为20mm,使用于半精加工,材料取为硬质合金,铣削淬硬模具钢。
实施例3: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大进给双圆弧环形铣刀,所述的大进给双圆弧切削刃在铣削特性方面具有一定优越性。通过控制所述的主圆弧切削刃与子圆弧切削刃的弧度控制切削主偏角,使得铣削切入角较小,在切削过程中形成薄切屑,提高进给量,从而提高金属去除率。所述的主圆弧切削刃带有凹弧切削刃结构参与凹曲面切削时,将残留台阶面积减少为零,保证半精加工的切削残留高度的均匀性。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039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