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硅胶管道的切断阀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01371.3 | 申请日: | 2015-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8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 发明(设计)人: | 肖海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海斌 |
| 主分类号: | F16K3/30 | 分类号: | F16K3/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3852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硅胶 管道 切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切断阀。
背景技术
阀体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切断阀是阀体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其用于控制流体的流通或截止,注塑机械的硅胶管道上普遍采用切断阀来控制胶料的流通或截止。而现有技术中硅胶管道上的切断阀存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受流量和压力的影响大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硅胶管道的切断阀,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受流量和压力影响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一种用于硅胶管道的切断阀,包括设有胶料进口的第一阀部、设有胶料出口并与所述第一阀部相配合的第二阀部、设置在由所述第一阀部与所述第二阀部围设形成的空间内的阀芯,所述阀芯上设置有一沿着所述阀芯的中心轴线延伸的流通腔、一位于所述流通腔中部的凸肩以及一密封部,所述流通腔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闭合端,所述开口端与所述第一阀部的胶料进口相连通,所述闭合端上至少设置有一个通孔,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阀芯靠近所述胶料出口的一端,所述闭合端邻近所述密封部设置,所述凸肩将所述第一阀部与所述第二阀部围设形成的空间划分为两个容置腔;所述第一阀部的外圆周壁上设置有第一控制端口,所述第二阀部的外圆周壁上设置有第二控制端口,所述第一控制端口与靠近所述胶料进口的容置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控制端口与靠近所述胶料出口的容置腔相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二阀部上套设有冷水套,所述冷水套的内圈上设置有供冷水流动的通道,所述第二阀部的外圆周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冷水套内圈上的通道相连通的冷水进口和冷水出口,所述第二阀部与所述冷水套的接触端面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阀部与所述第二阀部的轴向接触面之间设置有所述O型密封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阀芯的外圆周壁与所述第一阀部的内圆周壁之间以及所述阀芯的外圆周壁与所述第二阀部的内圆周壁之间分别设置有橡胶密封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阀芯两端的颈部上分别套设有导向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导向环采用耐磨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密封部呈锥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向第一控制端口或第二控制端口进气/进油,实现阀芯的直线往复运动,当阀芯的密封部与第二阀部的内圆周壁相抵时,此时,阀体处于截止状态,即第一阀部的胶料进口与所述第二阀部的胶料出口之间不相连通,胶料不能从所述胶料出口流出;当阀芯的密封部与第二阀部的内圆周壁相分离时,此时,阀体处于连通状态,胶料通过胶料进口流至阀芯的流通腔内,从流通腔的闭合端处的通孔流出,通过第二阀部的胶料出口流出阀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受流量和压力的影响小。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第一阀部;11、第一控制端口;20、第二阀部;21、第二控制端口;22、冷水进口;23、冷水出口;30、冷水套;40、阀芯;41、流通腔;42、凸肩;43、密封部;44、通孔;45、环形槽;50、直通接头;60、软管;61、软管接头;70、导向环;80、橡胶密封件;90、O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海斌,未经肖海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013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