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源及显示面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99136.7 | 申请日: | 2015-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3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周福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7/10;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陈卫 |
| 地址: | 5166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源 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背光源及包括该背光源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作为车载产品,其对使用的背光源的可靠性和防响动要求较高,如图1所示,通常通过加大光学膜2’与胶架1’、导光板3’与胶架1’的间隙以确保可靠性,然而,加大间隙后摇动或晃动背光源部分(模拟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会产生响声,光学膜2’及导光板3’侧边在晃动或摇动时会撞击胶架1’,碰撞就会产生声响,特别是车载用的膜片比较厚且重量大些,因此无法达到车载产品不能出现晃动响声的要求,而减小间隙,背光源部分又难以通过严苛的车载产品可靠性实验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有效解决晃动或摇动时发出响声问题的背光源,该背光源的光学膜分别通过XY方向的通孔套到胶架上,不仅固定了光学膜且光学膜与胶架小的配合间隙不会影响到产品的可靠性,解决了光学膜晃动或摇动时发出的响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背光源,包括胶架、设置在胶架内的导光板和发光单元及位于导光板上方的光学膜,所述光学膜的X和Y方向侧边分别设有至少一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开设有至少一通孔;所述胶架侧边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固定柱,其穿过所述通孔以固定所述光学膜。
优选地,位于X方向的所述通孔中心与相邻且位于Y方向的所述通孔中心之间间距为10~20mm。
优选地,所述胶架侧边上设置有与所述凸缘部对应的缺口,以容纳该凸缘部。
优选地,所述光学膜侧边设置有至少一卡位;所述胶架侧边上设置有与所述卡位对应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胶架相对侧边内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卡点,实现所述胶架与导光板的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胶架侧边设置有与所述卡点对应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卡点的厚度为0.15~0.2mm。
优选地,所述光学膜包括扩散膜、下增亮膜及上增亮膜,所述扩散膜、下增亮膜及上增亮膜依次叠层在所述导光板上方。
优选地,所述光学膜上方设置有遮光片和/或所述导光板下方设置有反射片。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通过减小局部光学膜与胶架间隙、导光板与胶架的局部过盈配合控制配件之间的移动,避免光学膜、导光板在晃动或摇动时与胶架撞击,解决背光源摇动或晃动时出声的问题;
光学膜通过XY方向的两个通孔套到胶架上,特别是位于光学膜角落上,两个通孔中心距离控制在10~20mm,按膨胀系数0.3%,光学膜在高温时膨胀0.03~0.06mm,光学膜与胶架小的配合间隙不会影响到产品的可靠性,解决了光学膜晃动或摇动时发出的响声问题;
胶架侧边内侧的卡点与导光板接触面的摩擦力会阻碍导光板出现晃动,可根据实际产品调整卡点大小、卡点与导光板接触面面积,可以很好限制导光板的移动。卡点对应的胶架凹槽结构使得卡点处产生类似弹簧的效果,胶架在卡点位置有个力顶在导光板上,当导光板高温膨胀时,卡点处胶架向外变形,卡点与导光板始终处于零间隙的状态。当实际装配后不至于因为胶架与导光板顶到而引起背光源外形变大,卡点处胶壁变形,局部形变不会引起外形变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背光源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源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C-C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2中D-D处的剖视图;
图7为图2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2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请参考图2,其显示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胶架1、设置在胶架1内的导光板3和发光单元、及位于导光板3上方的光学膜2。其中,所述光学膜2的X和Y方向侧边分别设有至少一凸缘部21,所述凸缘部21开设有至少一通孔22;所述胶架1侧边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22对应的固定柱11,使得所述固定柱11穿过所述通孔22以固定所述光学膜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91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