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山茶油纯度检测针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7961.3 | 申请日: | 2015-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2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蔡建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建法 |
主分类号: | G01N33/03 | 分类号: | G01N33/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214 福建省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茶 纯度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山茶油纯度检测针。
背景技术
山茶油(又名野山茶油,茶籽油,油茶籽油)取自油茶树的种籽。山茶油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去壳,晒干,粉碎,榨油,过滤,全过程均为物理方法,因此它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茶油中不含芥酸,胆固醇、黄曲霉素和其它添加剂。经测试: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油酸达到80-83%,亚油酸达到7-13%,并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B、D、E等,尤其是它所含的丰富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经科学鉴定,山茶油的油酸及亚油酸含量均高于橄榄油。正因为山茶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少商家在山茶油中掺杂掺假,影响山茶油的纯度,然而,欲检测纯度需要专业的检测仪器和人员进行操作,尚未有便于普通大众使用的便携检测仪器。因此,研发一种便携且易于操作的检测仪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山茶油纯度检测针。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山茶油纯度检测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上端连接一手柄,所述杆体下端连接一检测圈体,所述杆体长度为13.5cm,所述手柄长度为2cm,所述检测圈体长度为2.8cm;所述检测圈体为腰形孔圈,所述腰形孔圈上的腰形孔两侧半圆半径均为3mm,腰形孔两侧半圆之间的圆心距为17mm。
优选地,所述杆体厚度为0.3cm。
优选地,所述手柄厚度为0.6cm。
优选地,所述手柄上端设有防止扎伤的球体。
检测时,拿着检测针的手柄,将检测圈体放入山茶油中,停留5秒左右,取出,如果是纯正的山茶油,在检测圈体中会出现类似镜面的一层膜。相反,如果是不纯正的山茶油,则检测圈体不会出现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便于携带,易于操作,可以直截了当地检测出山茶油是否纯正,无需要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检测圈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山茶油纯度检测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1,所述杆体1上端连接一手柄2,所述杆体1下端连接一检测圈体3,所述杆体1长度为13.5cm,所述手柄2长度为2cm,所述检测圈体3长度为2.8cm;所述检测圈体3为腰形孔圈,所述腰形孔圈上的腰形孔两侧半圆半径均为3mm,腰形孔两侧半圆之间的圆心距为17mm。
优选地,所述杆体1厚度为0.3cm。
优选地,所述手柄2厚度为0.6cm。
优选地,所述手柄2上端设有防止扎伤的球体4。
检测时,拿着检测针的手柄2,将检测圈体3放入山茶油中,停留5秒左右,取出,如果是纯正的山茶油,在检测圈体3中会出现类似镜面的一层膜。相反,如果是不纯正的山茶油,则检测圈体3不会出现膜。常温下,纯茶油成镜面,翻动都不易破。
如有参假的山茶油,所参的量大,不能成镜面膜。参假量很少,如偶尔可成镜面膜,但稍微翻动时,镜面膜就破。
本实用新型只用于古法压榨的山茶油,浸出、精炼后的山茶油,辨别参假要用化学分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建法,未经蔡建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79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门与导向筒的锁定机构
- 下一篇:一种碳纤维气瓶水压试验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