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害虫防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7933.1 | 申请日: | 2015-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2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周;张旭;朱朝东;欧阳竹;王大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害虫 防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害虫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害虫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黄板诱虫是利用害虫成虫对色光趋性,引诱害虫扑向带有粘胶的色板上,将害虫粘在黄板上,达到防治和监测害虫的目的。黄板诱虫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绿色环保型捕杀害虫的高效杀虫技术。
目前黄板的悬挂方法是:将黄板吊挂在蔬菜茎秆或作物树枝上,或用绳索将黄板悬挂在插在地上的木棍上。对于不同的害虫,为了达到最佳防治效果,黄板悬挂高度应有所不同。例如,对于蚜虫最佳悬挂高度为超过作物5~10厘米;对于白粉虱的防治,需适当向下调整黄板悬挂高度,以和作物齐平为佳。
因此,随着作物的生长,需要不断更换长度增加的木棍、木杆等临时支架,这样增加了成本和劳动力。另外悬挂在木棍上的黄板容易随风飘动,甚至降落到地上,或被风撕破,因而降低了害虫的防治。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害虫防治装置,包括:
框架,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以及与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用于调节框架的高度;
位于所述框架中的固定板;
夹具,用于将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以及
粘贴在所述固定板上的诱集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平行。
优选的,所述框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位于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两侧。
优选的,所述夹具包括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所述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分别将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两侧与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完全相同。
优选的,所述诱集板的一侧具有易撕贴。
优选的,所述害虫防治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诱集板的竖直方向之上的遮雨板。
优选的,所述害虫防治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框架上、且用于对所述诱集板摄像的摄像装置。
优选的,所述害虫防治装置还包括用于给所述摄像装置提供电源的太阳能电池板。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位于所述遮雨板的竖直方向之上。
本实用新型的害虫防治装置能调节框架的高度,适用于作物的整个生长周期,并且不会随风飘动或被大风撕破。在调节框架的高度过程中不必调节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长度。节省产品设计和制造成本,并且环保节能。方便更换诱集板。避免诱集板上的粘胶失效,增加了诱集板的使用时间。节省了劳动力,能实时、远程监测诱集板上的害虫和预警虫情。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害虫防治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害虫防治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害虫防治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害虫防治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害虫防治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害虫防治装置10包括呈方形的框架11,位于框架11中的固定板13,用于将固定板13和框架11固定连接的夹具12以及粘贴在固定板13上的诱集板14。
框架11采用机械强度高的材料制成,例如可选用铝合金或钢材。框架11包括相对设置的伸缩杆111和伸缩杆112,以及位于伸缩杆111、112之间、临近伸缩杆111、112一端且与伸缩杆111、112都固定连接的固定杆113和固定杆114。伸缩杆111、112可选用市场上已有的伸缩杆,根据需要可以调节其长度。伸缩杆111、112优选平行,当其长度增加时伸缩杆111、112的间距不变,避免了调节固定杆113、114的长度。固定杆113位于固定杆114的竖直方向之上。伸缩杆111、112优选完全相同;同样固定杆113、114优选完全相同,这样可以节省产品设计和制造成本。
呈平板状的固定板13位于固定杆113和固定杆114之间,其可以采用透明有机玻璃(例如透明亚克力板)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79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田用风动旋转式激光驱鸟器
- 下一篇:一种轻便式防水鱼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