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3776.7 | 申请日: | 2015-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3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澜正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C02F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缪友菊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沉淀池。
背景技术
传统的化学除氮除磷方法中,需要将药剂和水在混凝槽里混合均匀后再放入沉淀池进行反应沉淀,占地面积大,造成巨大的动力能耗。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目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混凝过程并入沉淀池,无占地,无混凝搅拌过程动力能耗的混凝沉淀池。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混凝沉淀池,包括沉淀池、置于沉淀池底部的刮泥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凝装置和与所述混凝装置连接的稳流筒,所述混凝装置包括至少一对加药管、进水管、文丘里管和导流管,所述文丘里管入口端连接进水管,垂直中端连接加药管,出口端连接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置于稳流筒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呈螺旋状。
进一步地,所述每对导流管出口呈对射状并高于所述稳流筒最底端。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混凝过程并入沉淀池,无占地,无混凝搅拌过程动力能耗;导流管采用螺旋状,延长了药剂和水的接触时间,提高了药剂与水的接触强度,增强了去除效果;每对导流管出口呈对射状,使得药剂混合态为强对流,优于传统的层流态或弱紊流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混凝沉淀池,包括沉淀池1、置于沉淀池底部的刮泥机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凝装置和与所述混凝装置连接的稳流筒3,所述混凝装置包括一对加药管4、进水管5、文丘里管6和导流管7,所述文丘里管6入口端连接进水管5,垂直中端连接加药管4,出口端连接导流管7,所述导流管7置于稳流筒3内。药剂和水在文丘里管6内进行混合后通过导流管7进入稳流筒3。
所述导流管7呈螺旋状,延长了药剂和水的接触时间,提高了药剂与水的接触强度,增强了去除效果
所述每对导流管7出口呈对射状并高于所述稳流筒3最底端,使得药剂混合态为强对流,喷射于一点后,由稳流筒3布水进行沉淀,优于传统的层流态或弱紊流态。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澜正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澜正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37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液翻板式压滤机
- 下一篇:一种柱层析上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