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气导-光电引导气管插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2661.6 | 申请日: | 2015-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8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段宏伟;胡宝吉;易靓;吴一鸣;宋颖;赵晓红;张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浦东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99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光电 引导 气管 插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临床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使用的新型气导-光电引导气管插管装置。
背景技术
特殊的气管插管技术,是临床上处理困难气管插管患者经常应用的通气管理技术;正确气管内插管的识别技术,是处理困难气管插管成功与否的关键。临床麻醉过程中部分患者常因声门暴露欠佳,出现气管插管的困难或失败,如果发生在诱导插管过程中处理失败可能会造成患者喉痉挛、喉头水肿,从而导致低氧,甚至循环骤停,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面对困难气道的处理,可视化技术应运而生,现阶段,可视化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麻醉工作过程中,目前临床麻醉处理困难气道常用的可视化技术主要包括光棒类、纤维气管镜、可视喉镜等,常用的这些可视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困难气导插管的成功率,但是对于口腔内畸形或肿瘤的患者,需要建立紧急气道,同时需要插管后立即证实插管是否成功时,常用的可视化技术却无法达到,对于急诊科等需要紧急插管时,快速证实插管是否成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适用于临床紧急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使用的新型气导-光电引导气管插管装置。
新型气导-光电引导气管插管装置,包括管状的导芯,导芯的尾端封闭,头端设有开放的小孔,靠近头端小孔处内部设有一气流感应件,在导芯尾端内部和气流感应件的下部分别设有一可发光灯源,紧靠导芯尾端的可发光电源处设置有供电装置。
上述新型气导-光电引导气管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流感应件、可发光灯源通过导芯内部的电源线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同类作用的光棒、纤维气管镜、可视喉镜等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携带方便、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价格低廉,效果好,可以快速证实插管是否成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新型气导-光电引导气管插管装置,包括管状的导芯1,导芯1的尾端封闭,头端设有开放的小孔2,靠近头端小孔2处内部设有一气流感应件3,在导芯1尾端内部和气流感应件3的下部分别设有一可发光灯源4,紧靠导芯1尾端的可发光电源4处设置有供电装置5,气流感应件3、可发光灯源4通过导芯1内部的电源线6连通。
临床具体操作时,将本装置插入气管导管之中,使得导芯1头端置于气管导管的头端开口处,随后将气管导管前端部分弯曲成鱼钩状便于气管插管,待插管完成后,暂不退出导芯1,此时,按压患者胸部,由于患者胸腔内受挤压的气体反流,反流的气体触碰气流感应件3的,使得导芯1内部的所有电路瞬间接通,可发光灯源亮4起,说明插管成功,如果可发光灯源4不亮,则气管导管前端进入消化道内,此时按压胸部时,无气体反流,即导管内电路无法接通则说明插管失败,气流感应件3下部的可发光灯源4亮起的同时可通过人体皮肤外部观察到,方便判断气管导管插入的深度和位置,插管成功后退出导芯1,调整导管位置,固定气管导管;此外,患者如果有自主呼吸,但呼吸欠佳,需插管,此时轻轻撑开患者门齿,插入植入此导芯1的气管导管,沿着气流方向,也可用于判断气管插管是否成功。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浦东医院,未经上海市浦东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26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焊返洗板的装载架
- 下一篇:线路板自动抚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