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电式物镜驱动台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1229.5 | 申请日: | 2015-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4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钟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1/26 | 分类号: | G02B21/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杨明 |
地址: | 2151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电 物镜 驱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驱动应用领域,涉及一种压电式物镜驱动台。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物学中光学显微镜一直都是人们探索微观世界的有力工具,人们利用它不断对微观世界加深了认知。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对人类认识生命现象起着关键性作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光学显微镜的应用领域在扩大延伸,同时也在不断的提高其成像质量。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对显微样本内部三维结构观测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对显微镜的分辨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然而,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呈现清晰度完全取决于光学物镜的放大倍数,而当前光学物镜的最大放大倍数只能达到1600倍(人眼分辨的清晰度为1mm左右,以1600倍放大为例,最小观察精度0.625微米)。显然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在此已不能满足需求。
但目前现有物镜驱动装置一般采用电机驱动或者手调,此类装置具有精度达不到要求、响应时间慢、体积过大且噪声大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纳米级定位的压电式物镜驱动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压电式物镜驱动台,用以固定物镜环,包括中空型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压电陶瓷,所述中空型壳体包括壳体部和首尾贯穿壳体部形成的腔体,所述壳体部上设置有移动平台,所述物镜环位于所述腔体内,且固定在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压电陶瓷驱动所述移动平台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部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移动平台连接的移动部,所述压电陶瓷抵压在所述移动部上,所述压电陶瓷与移动部之间设置有滚珠。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部上设置有预紧顶丝,所述预紧顶丝与压电陶瓷相对设置在所述滚珠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压电陶瓷上设置有抵压所述滚珠的钨钢片。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平台和移动部通过切割所述壳体部所形成,所述壳体部内形成有收纳所述压电陶瓷、滚珠、预紧顶丝和钨钢片的收纳孔。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部上远离移动部的一端安装有中空型端盖,所述压电陶瓷卡固在所述中空型端盖上,所述压电陶瓷上连接有屏蔽线,所述壳体部上开设有供所述屏蔽线穿过的开孔。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部上还切割形成有随动部,所述随动部与移动部平行设置,所述移动平台通过柔性铰链连接所述移动部和随动部,所述移动部和随动部通过柔性铰链连接至壳体部。
进一步的,所述随动部、移动部、移动平台围设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铰链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铰链机构为均匀分布在所述壳体部上的至少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部呈环形桶体。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压电式物镜驱动台通过设置中空型壳体,且该中空型壳体上设置安装物镜环的移动平台,并由压电陶瓷驱动该移动平台移动,从而依靠压电陶瓷驱动电源的电压激励,实现移动平台的微型位移,及实现纳米级定位。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物镜驱动台的分解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右侧视图;
图4是图3中后盖板的结构图;
图5为图3中铰链结构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12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字塔研磨盘
- 下一篇:用于上下文切换的语音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