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0841.0 | 申请日: | 2015-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5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磊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产和生活的排出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将会数倍甚至十几倍的增加,势必加剧水环境的恶化,水环境的恶化会影响工业、农业以及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因此,结合我国污水排放现状,进行高质量低成本地处理污水迫在眉睫。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处理这种重金属废水时一般采用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活性炭吸附法、铁氧体法和生物吸附法等,如采用硫酸亚铁和硫化钠相结合的化学沉淀法对处理含铜废水有良好的效果;采用铁氧体法处理废水中的铜、铬离子,研究表明其对铜、铬废水有良好的效果。但这些方法在低浓度条件下处理重金属废水时,具有去除效果较差、易产生二次污染的缺点,加之操作费用和原材料成本过高,其应用受到了限制;生物吸附法因具有高效、廉价的潜在优势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目前该领域研究者多以细菌、真菌、藻类作为研究对象,并取得一定成果。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集离子交换法、活性炭吸附法、生物膜法等多种方法于一体,能有效净化污水。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一侧的进水口、出水口以及曝气口,所述壳体外形为圆柱形,壳体内分为格栅池、吸附池、过滤池、消毒池四个污水处理池;所述格栅池与吸附池之间用微孔玻璃钢板隔开,吸附池与过滤池通过导流管连接,过滤池内滤料上层附着有一层生物膜,过滤池与消毒池之间设有层析膜,层析膜为离子交换膜,消毒池内设有紫外消毒灯。
所述格栅池包括粗格栅和细格栅,细格栅下层为微孔玻璃钢。
所述吸附池设有机械曝气装置,池底均匀铺设活性炭,活性炭底层设有滤网。
所述过滤池设有均质滤料层和生物膜。
所述消毒池内设有紫外消毒灯。
所述格栅池、吸附池和过滤池均设有清污口。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集离子交换法、活性炭吸附法、生物膜法等多种水处理方法于一体,通过多重降解处理方式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能有效净化污水。
(2)本实用新型利用一体式设计,占用空间小,结构合理,操作方便,能耗低,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3)采用紫外线杀菌技术进行消毒,有效防止因细菌滋生引发的疾病损害人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格栅池 2、吸附池 3、过滤池 4、消毒池 5、壳体 6、进水口 7、出水口 8、曝气口 9、粗格栅 10、细格栅 11、微孔玻璃钢 12、机械曝气装置 13、活性炭吸附层 14、滤网 15、导流管 16、均质滤料层 17、生物膜 18、层析膜 19、紫外消毒灯 20、清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5、进水口6、出水口7、曝气口8;所述壳体5包括格栅池1、吸附池2、过滤池3、消毒池4,按照其在壳体中分布位置自上而下依次为格栅池1、吸附池2、消毒池4、过滤池3;格栅池1包括粗格栅9、细格栅10,粗格栅9位于上层,细格栅10位于下层,其下还设有微孔玻璃钢11与过滤池3相隔;吸附池2底部设有机械曝气装置12,池底均匀铺设活性炭吸附层13,所吸附沉积的污泥可从左侧的清污口20进行清理,活性炭吸附层13底部设有滤网14,滤网14与导流管15相连接;过滤池3包括均质滤料层16、生物膜17以及层析膜18,均质滤料层16与导流管15的末端相连,生物膜17附着在均质滤料层16的顶端,由曝气口8为生物膜17进行供氧;消毒池4内设有紫外消毒灯19,经处理后的水从出水口7溢流出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磊,未经陈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08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