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水处理消毒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0827.0 | 申请日: | 2015-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9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宋红军;曾广庆;韩彪;赵伟;江春立;陈勇;谢庆剑;罗栋源;韦韩;邓杰;何俊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50 | 分类号: | C02F1/5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廖世传 |
地址: | 530022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处理 消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池,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消毒池。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中,对污水进行消毒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传统的接触消毒池一般采用隔板将消毒池分为多个首尾连通的流水渠,使污水依次沿流水渠绕行通过,这样延长了污水与消毒剂的接触时间,提高了消毒效果。但是隔板的设置会使污水流速减缓,砂泥容易在消毒池底部堆积,影响消毒效果。
为了保证消毒池稳定的出水水质,需不定期停水对沉积在消毒池底部的砂泥进行人工清理,这样不但会耗时耗力,而且还会造成整个污水处理系统中断,降低污水处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一种污水处理消毒池,该污水处理消毒池能够使沉积在池体底部的砂泥悬浮于污水中,并与污水一起排出消毒池,从而清理掉沉积在池体底部的砂泥。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消毒池,包括:池体和并列固设于池体底部的隔板,所不同的是所述池体的一对相对两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隔板的一端依次交替地固定在池体另一对相对的两侧壁上,隔板的另一端与池体侧壁之间留有间隔,使得池体分割成多条首尾依次连通的流水渠,位于端首的流水渠连通进水口,位于端末的流水渠连通出水口,所述流水渠底部并列设置有开设有多个孔眼的若干根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相互连通,连通后交汇于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连通水泵。
所述孔眼开设于喷水管的上部。
所述喷水管均匀分布于流水渠内。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经水泵抽取的水从喷水管上部的孔眼喷出,使沉积在池体底部的砂泥悬浮于污水中,由于污水的流动,悬浮于污水中的砂泥随着污水从出水口排出消毒池。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在整个污水处理系统中,无需停水,只需定期开启水泵即可方便快捷地清理掉沉积在池体底部的砂泥,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消毒池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标识:1、池体;2、进水口;3、出水口;4、隔板;5、喷水管;6、孔眼;7、进水管;8、开关阀;9、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消毒池,包括池体1和并列固设于池体1底部的隔板4,所述池体1的一对相对两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所述隔板4的一端依次交替地固定在池体1另一对相对的两侧壁上,隔板4的另一端与池体1侧壁之间留有间隔,使得池体1分割成多条首尾依次连通的流水渠,位于端首的流水渠连通进水口2,位于端末的流水渠连通出水口3;在每一条流水渠底部水平并列设置有若干根喷水管5,所述喷水管上部开设有多个孔眼6,所述喷水管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相互连通,连通后交汇于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设置有开关阀8,所述开关阀连通水泵9。
图1中箭头指向的方向为污水在消毒池的流动方向,污水从进水口2流入消毒池,然后沿着首尾依次连通的水渠流到出水口3,最后从出水口3流出消毒池;经水泵9加压后的水从孔眼6喷出,使沉积在池体1底部的砂泥悬浮于污水中,悬浮于污水中的砂泥随着污水流动,直至从出水口3排出消毒池,从而清理掉沉积在池体底部的砂泥。
当然,上面只是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描述,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构造以及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08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射流曝气器
- 下一篇:水处理反渗透系统段间增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