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钢棒辊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86564.6 | 申请日: | 2015-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2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张邦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邦南 |
主分类号: | B21B1/16 | 分类号: | B21B1/16;B21B35/00;B21B13/00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800 湖北省襄樊市老河口***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钢 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辊轧机。
背景技术
轧钢机就是在旋转的轧辊之间对钢件进行轧制的机械。轧机——轧钢机——轧钢设备——轧钢机械,统称为轧钢机。轧钢机一般包括主要设备(主机)和辅助设备(辅机)两大部份。轧钢机按轧辊的数目分为二辊式、三辊式、四辊式和多辊式。轧钢机通常简称为轧机。轧钢机有冷、热轧钢机。轧钢机包括:初轧机、型钢轧机、线材轧机、板带轧机、钢管轧机、特种轧机等。除上述轧机外,还有近几十年将纵向轧制引入锻造业并经不断发展形成的锻造新工艺——辊锻机,也称楔横辊锻机或楔横轧机,该机型的产品属于回旋压缩成形类的范畴,所以,该机型不仅可以辊锻各种大中型轴类零件,而且还可以做为模锻生产线的制坯设备为模锻工序提供精确的毛坯。辊锻机的总体设计采用双立柱支撑机构,用两个机架支撑上、下锻辊进行旋转运动。上、下锻辊中间可以安装多付具有型槽的扇形辊锻模具,采用金属填充型腔技术,在辊锻过程中,通过调整辊锻机的锻辊中心距和锻辊模具的错位角度后,使工件辊压成形。
综上所述的所有轧钢机、辊锻机类型中发现,至今,可以将一根限定长度的圆棒钢材经加热后,在一对旋转轧辊及配件作用下,瞬间由粗变细,由短变长的圆钢棒辊轧机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加工设备功能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圆钢棒辊轧机,采取无切削加工技术,节省原材料、工效高、质量好、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包括机床床身,装于机床床身上的两轧辊机构、用于定位待加工材料位置的定位机构、用于驱动轧辊机构旋转的驱动机构;轧辊机构包括轧辊架、装于轧辊架上的轧辊、用于调节轧辊架位置的丝杠机构,丝杠机构包括丝杠、螺母;定位机构包括托架、装于托架上的活动托板、用于调整托板位置的两角度板,两角度板分别设置于托板两端。
还包括用于固定轧辊架、托架的夹箍块。所述托架、托板置于两轧辊机构之间。
所述角度板上设有腰形孔,角度板一端有一斜面部,托板的下部为与角度板的斜面部相对应的斜角面。
所述轧辊架两侧设有燕尾槽,角度板经插装于腰形孔内的螺钉固紧于燕尾槽内。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机、传动轴、装于传动轴上的两蜗杆、与蜗杆啮合传动的两蜗轮。
所述传动轴为花键轴,两蜗杆套装于花键轴外。
所述轧辊为整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分体式结构包括轧辊轴、轧辊筒,轧辊筒经平键装于轧辊轴上。
还包括从动轧辊筒,从动轧辊筒经轴承装于轧辊轴上;所述轧辊轴两端经下轴瓦、上轴瓦、轴瓦盖装于轧辊架上。
所述托板的顶面为平面或台阶面。
所述轧辊架、托架经导轨装于机床床身上,螺母装于轧辊架上,机床床身上开有安装孔,丝杠一端经轴承装于安装孔,丝杠另一端套装于螺母内。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是在机床床身二条卧式圆柱导轨的垂直正视方向上,从左到右并列安装了左轧辊架(含左轧辊),托架(含托板),右轧辊架(含右轧辊和二块角度板)这三个零部件。其中左轧辊架和托架是被固定在圆柱导轨的规定位置上,只有右轧辊架可以在导轨上轴向前后移动,使右轧辊的圆周可以靠拢夹在左、右一对轧辊之间的圆钢棒,并通过与右轧辊架联接的丝杠、手柄等组成的辊轧动力传递装置,对加热后的圆钢棒径向加力辊轧,直至定寸后,右轧辊退回,继续循环。
本实用新型实施功能是将一根限定长度待辊轧的圆钢棒放置在两轧辊之间的托板顶面中段位置上,由于轧辊和托板都是导体,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钢棒迅速加热到最佳可锻温度,然后开机,左右两个轧辊开始同向旋转,右轧辊开始向工件经向连续加力,火红的钢棒在“力偶”的作用下,工件与轧辊各自进行线速度相等的旋转运动,托板和右轧辊架上二块角度板的动态配合,确保了工件圆心在辊轧全过程中始终保持略低于轧辊轴心的联动装置,在一对轧辊和配件的作用下,保证了辊轧顺畅,达到钢棒直径瞬间由粗变细,长度由短变长的无切削加工目的。
在现实生产中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切削加工比较具有四个优点:1、由于采取无切削加工技术,可使原材料得到最充分的利用。2、工作效率可提高几十倍至上百倍。3、辊轧后的钢材复合炭化物达到细化和均匀分布,可显著提高产品质量。4、由于产品省料、工效高、质量好、成本低,在同类产品的市场中有竞争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2的B—B剖面图。
图5为图3的C—C剖面图。
图6为机床床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邦南,未经张邦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65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粗轧主传动的平衡装置
- 下一篇:餐厨废弃物干湿并联高温厌氧发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