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伤科用创面干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82142.1 | 申请日: | 2015-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1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洪涛 |
主分类号: | A61H33/08 | 分类号: | A61H3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伤 创面 干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烧伤科用创面干燥器。
背景技术
烧伤患者的创面常因大量渗出处于持续潮湿的状态,然而据研究显示,创面的快速封闭、愈合需要使其保持在既不能过于干燥也不能过于湿润的状态;创面过于干燥会减缓表皮的爬生,过于潮湿会增加如绿脓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的风险,使得创面更加难以愈合。因此需要对患者潮湿的创面给予适当的吹风以使其处于相对干燥的状态,不仅能有效避免上述微生物的定植与繁殖,还能促进创面快速愈合。目前市场上并没有专门用于烧伤创面干燥的相关吹风设备,用于创面干燥的烤灯、红外线设备等面对创面放置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局部烧伤程度加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以方便人们使用的一种烧伤科用创面干燥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烧伤科用创面干燥器,包括气泵,送风管,万向弯头,创面干燥器底座上固定装有气泵,气泵一侧连接有气仓,气仓内依次装有棉质过滤器、紫外线杀菌器、竹炭过滤器、滤尘网和进风口,气仓上端设有送风管单气阀,送风管单气阀上连接装有送风管,送风管一端连接万向弯头,万向弯头连接送风管弯管,送风管弯管一端设有出气口过滤网,出气口过滤网上连接装有限风罩。
具体的,所述创面干燥器底座上还装有若干个万向轮。
具体的,所述气泵一侧设有气泵电源接口,气泵上端还设有气泵控制器。
具体的,所述棉质过滤器、滤尘网、竹炭过滤器与气仓为活动连接。
具体的,所述出气口过滤网与送风管弯管、限风罩为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制作成本低,使用效果好,能大大增加的加速烧伤患者的创面恢复,减少感染的风险,有效的避免微生物的定植与繁殖,对患者的创面恢复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烧伤科用创面干燥器的结构图;
图中,1创面干燥器底座,2气泵,3气泵电源接口,4气泵控制器,5气仓,6棉质过滤器,7紫外线杀菌器,8滤尘网,9竹炭过滤器,10进风口,11送风管单气阀,12送风管,13万向弯头,14出气口过滤网,15限风罩,16送风管弯管,17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本实用新型一种烧伤科用创面干燥器,包括气泵2,送风管12,万向弯头13,创面干燥器底座1上固定装有气泵2,气泵2一侧连接有气仓5,气仓5内依次装有棉质过滤器6、紫外线杀菌器7、竹炭过滤器9、滤尘网8和进风口10,气仓5上端设有送风管单气阀11,送风管单气阀11上连接装有送风管12,送风管12一端连接万向弯头13,万向弯头13连接送风管弯管16,送风管弯管16一端设有出气口过滤网14,出气口过滤网14上连接装有限风罩15。
具体的,所述创面干燥器底座1上还装有若干个万向轮17。
具体的,所述气泵2一侧设有气泵电源接口3,气泵2上端还设有气泵控制器4。
具体的,所述棉质过滤器6、滤尘网8、竹炭过滤器9与气仓5为活动连接。
具体的,所述出气口过滤网14与送风管弯管16、限风罩15为活动连接。
该实用新型一种烧伤科用创面干燥器,使用时,将创面干燥器底座1通过万向轮17推至患者病床前,连接气泵电源接口3后使用气泵控制器4调整风量、风速和时间,室内空气通过气泵2的带动通过棉质过滤器、紫外线杀菌器、滤尘网、竹炭过滤器后进入气仓5内,过滤后的空气通过送风管12,气流流经出气口过滤网14后通过限风罩15排出,限风罩15角度可通过操作万向弯头13进行调整,以达到最适合的角度为患者的创面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处理结束后,气泵2关闭,送风管单气阀11关闭,阻止送风管12内的空气进入气仓5内,防止未经过滤的空气进入;所述棉质过滤器6、滤尘网8、竹炭过滤器9在使用后可定期从气仓5内取出进行消毒、杀菌或更换处理。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洪涛,未经王洪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21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膳食纤维的广式腊肠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即食辣子鸡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