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氟尿嘧啶废水预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80865.8 | 申请日: | 2015-05-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1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 发明(设计)人: | 袁拥军;吴玉祥;从亚娟;俞学琴;朱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华制药集团南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5/21 | 分类号: | B01D25/21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4 | 代理人: | 缪利明 |
| 地址: | 226407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嘧啶 废水 预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氟尿嘧啶废水预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氟尿嘧啶废水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氟尿嘧啶是抗嘧啶类药物,须经过酶转化为5-氟脱氧尿嘧啶核苷酸而具有抗肿瘤活性,通过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而抑制DNA的合成。氟尿嘧啶有着很好的临床治疗肿瘤的效果,目前备受各大制药公司的瞩目,其中,氟尿嘧啶粗品废水预处理过程是生产氟尿嘧啶原料药的关键。但是,目前公开的氟尿嘧啶废水处理方法是活性污泥法,在合成氟尿嘧啶粗品的过程中固液分离产生的废水直接进入活性污泥法处理时,固体物质没有完全分离,对生化系统有很大的毒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处理效果,即分离产生废水中含有氟尿嘧啶粗品,对活性污泥法的菌种起抑制作用。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分离方式,确保废水在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前固液分离彻底,一方面增强了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收集废水中含有的氟尿嘧啶粗品,降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效果好、回收充分的氟尿嘧啶废水预处理装置,以进一步分离废水中含有氟尿嘧啶粗品,避免了残留在废水中氟尿嘧啶粗品对活性污泥法的菌种起抑制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氟尿嘧啶废水预处理装置,包括盛装含有氟尿嘧啶粗品的废水的废水池,以及与废水池连接的废水管道,所述废水管道上依次设有螺杆泵、板框压滤机、废水周转槽,所述螺杆泵与板框压滤机之间的废水管道上设有压力表,用于检测板框压滤机的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螺杆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废水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一进口阀和第一出口阀,板框压滤机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废水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二进口阀和第二出口阀,废水周转槽的输出端设有第三出口阀,通过所述第一进口阀、第一出口阀、第二进口阀和第二出口阀来进行切换板框压滤机的运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氟尿嘧啶废水预处理装置,其有益效果是:大大减少了滤液中的氟尿嘧啶粗品,环境污染小,资源回收率高,进而降低生产成本,避免了残留在废水中的氟尿嘧啶粗品对活性污泥法的菌种起抑制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氟尿嘧啶废水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氟尿嘧啶废水预处理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氟尿嘧啶废水预处理装置,包括盛装含有氟尿嘧啶粗品的废水池1,以及与废水池1连接的废水管道2,所述废水管道2上依次设有螺杆泵3、板框压滤机4、废水周转槽5,所述螺杆泵3与板框压滤机4之间的废水管道2上设有压力表6,用于检测板框压滤机4的压力。
所述螺杆泵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废水管道2上分别设有第一进口阀21和第一出口阀22,板框压滤机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废水管道2上分别设有第二进口阀23和第二出口阀24,废水周转槽5的输出端设有第三出口阀25,通过所述第一进口阀21、第一出口阀22、第二进口阀23和第二出口阀24来进行切换板框压滤机4的运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打开第一进口阀21、第一出口阀22、第二进口阀23、第二出口阀24以及第三出口阀25,启动螺杆泵3,含有氟尿嘧啶的废水从废水管道2流出,经螺杆泵3输送至板框压滤机4,开始压料,废水中的氟尿嘧啶粗品被板框压滤机4上的滤布留下,形成滤渣,而经过滤的废水则穿过滤布直接排出,进入废水周转罐5,经废水周转罐5缓冲后进入废水管道2流出。当压力表6达到0.5MPa时,停止压料,关闭第一进口阀21、第一出口阀22、第二进口阀23、第二出口阀24以及第三出口阀25,板框压滤机4出料。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废水压滤结束。
本实用新型的氟尿嘧啶废水预处理装置,大大减少了废水中的氟尿嘧啶粗品,环境污染小,资源回收率高,进而降低生产成本,避免了残留在废水中氟尿嘧啶粗品对活性污泥法的菌种起抑制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华制药集团南通有限公司,未经精华制药集团南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08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