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救护车用上车担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78503.5 | 申请日: | 2015-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3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日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1/02 | 分类号: | A61G1/02;A61G1/013;A61G1/056;A61G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黄春松 |
地址: | 215625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救护车 用上 担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救护担架,尤其涉及救护车用上车担架。
背景技术
当有人受伤时,常常需要用上车担架将伤者送到救护车上,以便及时对伤者进行救治。众所周知,急救的“黄金时间”十分宝贵,为此需要迅速地将伤者送上救护车,另外还要保证伤者在上、下救护车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大的冲击和振动,避免伤者受到进一步的伤害。传统的上车担架采用了一种折叠碰锁机构,在上车时,向救护车车厢内推动上车担架,上车担架底部的解锁件较先受到车厢端部的阻碍而向后移动,带动与之相连的摆杆转动,然后通过钢丝绳将拉力传递到扭臂上,扭臂再带动连杆转动,最终使得锁定扣旋转到解除锁定的位置,从而解除对支撑腿的锁止作用,这时继续向车厢内部推动上车担架,支撑腿由于车厢底板的阻碍作用而向后收起。上述上车担架虽然能通过其支撑腿的折叠达到上车的目的,但是存在以下缺点:一、为避免上车担架的支撑腿在非上车过程中发生意外折叠而导致意外发生,上车担架的解锁件并不灵活,需要受到较大的作用力才能向后移动而解除对支撑腿的锁止作用,所以当解锁件抵靠在车厢底部时,需较为用力地推动,这使得上车过程并不轻松、方便;二、实际操作中,为使解锁件后移,常常会利用上车担架行进时的惯性,即不停顿地从远处将上车担架径直推入车厢内部,利用车厢端部与解锁件产生碰撞使解锁件后移,这样操作虽然比较省时、省力,但同时伤者也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冲击,这种冲击极可能会加重伤者的病情,甚至造成新的伤害。三、无法调节高度,当运送过程中遇到一些高度较低的通道时,无法顺利通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下救护车时操作方便、冲击力较小、具有高度调节功能的救护车用上车担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救护车用上车担架,包括:车架主体,车架主体上设置有承载病人的载物平台架,车架主体底部设置有前支撑腿和后支撑腿,在前支撑腿和后支撑腿底部均设置有车轮,所述前支撑腿和后支撑腿的上端分别铰接于车架主体底部,前支撑腿和后支撑腿能通过运动组件绕着各自铰接点前后摆动;所述运动组件包括设置于车架主体内的导轨,导轨的下侧设置有能沿导轨前后滑动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一斜杆的一端相铰接,第一斜杆的另一端与前支撑腿相铰接,第一滑块沿导轨前后滑动能带动前支撑腿绕其铰接点前后摆动,第二滑块与第二斜杆的一端相铰接,第二斜杆的另一端与后支撑腿相铰接,第二滑块沿导轨前后滑动能带动后支撑腿绕其铰接点前后摆动;车架主体上设置有能分别用于锁止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
进一步地,前述的救护车用上车担架,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具体结构包括:导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翻转板,第一翻转板的内侧设置有凸起的第一锁头,第三限位块包括第三套筒,第三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翻转板,第三翻转板的内侧设置有凸起的第三锁头,当前支撑腿位于竖直向下的位置时,第三锁头和第一锁头分别能卡挡在第一滑块的前后两端,使第一滑块无法沿导轨前后滑动,在车架主体上还设置有能分别向外翻转第三限位块和第一限位块从而解除第一滑块锁止状态的第三解锁机构和第一解锁机构。
进一步地,前述的救护车用上车担架,其中:第一解锁机构的具体结构为:在车架主体的后端设置有第一把手,第一把手的头部与第一连杆的一端相固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紧固于第一套筒内,转动第一把手能使第一连杆旋转从而带动第一翻转板连同第一锁头向外翻转,当第一翻转板向外翻转至第一锁头不再卡挡在第一滑块的后端时,第一滑块能沿导轨向后滑动,在第一把手和车架主体之间还设置有能使第一把手复位的第一扭簧;第三解锁机构的具体结构为:在车架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三把手,第三把手的头部与第三连杆的一端相固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紧固于第三套筒内,转动第三把手能使第三连杆旋转从而带动第三翻转板连同第三锁头向外翻转,当第三翻转板向外翻转至第三锁头不再卡挡在第一滑块的前端时,第一滑块能沿导轨向前滑动,在第三把手和车架主体之间还设置有能使第三把手复位的第三扭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日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日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785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