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门锁拉索注油点胶卡壳一体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8990.7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7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唐伟国;钱永权;康明东;肖军;赵团结;邵长辉;夏杰;谢少强;孙文彬;叶会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汽车软轴软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B05C5/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315121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门锁 注油 卡壳 一体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自动化装配技术领域,具体讲一种汽车门锁拉索注油点胶卡壳一体机。
背景技术
汽车门锁拉索在装配时,需要经过几个步骤:先点胶、注油、安装硅壳等。目前在加工时都是一道一道工序手工操作,
以上现有技术的手工加工存在以下缺点:
1、由于在点胶时,产品与点胶机之间的距离和位置会因为人工操作而又变化,从而造成点胶的效果不一致,使产品的点胶品质统一性较差。
2、在注油时,无法准确控制油量和注油速度,从而使每个产品的注油效果有差异。
3、在安装硅壳,无法准确控制力度,无法使硅壳按照要求精确安装到正确的位置。
4、由于手工操作,这样加工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需要的操作工人人数多,大大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使产品的点胶品质统一性较好、每个产品的注油效果一致、使硅壳按照要求精确安装到正确的位置、自动化程度高、大大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的汽车门锁拉索注油点胶卡壳一体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的一种汽车门锁拉索注油点胶卡壳一体机,包括底座、支架、转动框架以及带动转动框架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支架设在底座上,所述转动框架可转动连接在支架上并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转动框架上设有四组沿圆周均匀分布的装夹拉索的夹具,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点胶机构、注油机构、装壳机构以及脱料机构,所述点胶机构位于支架的一面,所述装壳机构和注油机构位于支架的同一侧面,所述脱料机构位于支架的另一面,所述转动框架每转动90度能使四组夹具依次旋转到对应的放料的位置、点胶机构和注油机构的位置、装壳机构的位置以及脱料机构的位置。
所述夹具包括基板、用于限位拉索头部的第一限位块、用于限位拉索中部的第二限位块以及用于限位拉索尾部的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上均设有供拉索嵌入的凹槽,所述凹槽两侧壁均设有孔,所述孔内设有凸出且可伸缩的钢球,所述钢球的内端与孔内的压簧连接,所述第三限位块的外端设有一个宽度大于凹槽的限位槽。
所述点胶机构包括点胶机、第一支架和第一气缸,所述点胶机设在第一支架上,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部通过导轨滑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支架固定,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的活动方向与导轨的活动方向一致。
所述注油机构包括与油缸连接的注油阀、第二支架和第二气缸;所述注油阀安装在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通过导轨滑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支架固定,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活动方向与导轨的活动方向一致。
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用于限位拉索的护套定位板、第三支架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支架的底部通过导轨滑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第三气缸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三支架固定,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的活动方向与导轨的活动方向一致。
所述装壳机构包括用于容置拉索硅壳的装料块、第四支架和第四气缸;所述装料块安装在第四支架上,所述第四支架的底部通过导轨滑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第四气缸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与第四支架固定,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的活动方向与导轨的活动方向一致。
所述脱料机构包括两块脱料块、四根立柱、两块第五支架和两个第五气缸;每一块脱料块与对应的两根立柱的顶端固定,每一块第五支架对应的两根立柱的底端固定,每一块第五支架与对应的一个第五气缸的活塞杆固定,所述脱料块包括竖板和横板,所述竖板的底端与横板的侧面垂直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上还设有可沿着第一支架上下滑动的卡块,所述卡块套接在第一支架外并用螺栓固定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点胶机可上下伸缩在卡块的孔内并用螺栓固定。
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支架固定是指,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前端为螺杆,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供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螺杆旋合的通孔,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螺杆上还旋紧有螺母。
所述第四支架包括两块直角连接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容置拉索硅壳的凹槽,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第四气缸的活塞杆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宽度方向中心线与第四气缸的活塞杆的轴线平行。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专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产品在转动框架的带动到位置后点胶机自动点胶,使产品与点胶机之间的距离和位置每次统一,从而点胶的效果一致,使产品的点胶品质统一性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汽车软轴软管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汽车软轴软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89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