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秧铲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8176.5 | 申请日: | 2015-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4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蒋泓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泓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刘梅芳 |
地址: | 5415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秧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村生产工具,具体是一种分秧铲。
背景技术
我国南方由于山区较多,成片的、适合机械操作的耕地面积不多。大部分农村插秧都采用抛秧技术。但是抛秧会因为抛秧技术熟练程度不一样而造成被抛秧苗的疏密度不一样,有时很不均匀,行距、株距也不符合最佳生长要求,影响产量。为了生产需要,有时不得不多次调整,而且频繁弯腰也增大了劳动强度和难度,影响了生产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中分秧铲,这种分秧铲不需要频繁弯腰就可以灵活的调整秧苗的疏密度、行距、株距等,可以提高抛秧进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强度。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秧铲,包括铲头和铲柄,铲头与铲柄前端插接,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铲头上设有推泥板,铲柄上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与推泥板通过连接杆相连接。
所述的铲头其前端为铲齿。
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通过卡位挂钩固定在铲柄上,另一端通过连杆挂钩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的后端向铲柄的后端方向延伸成为拉手把。
使用这种分秧铲可以灵活地调整秧苗的疏密度、行距、株距,提高了抛秧进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分秧铲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铲头 2.推泥板 3.连接杆 4.铲柄 5.连杆挂钩 6.复位弹簧 7.卡位挂钩 8.拉手把 9.铲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分秧铲,包括铲头1和铲柄4,铲头1与铲柄4前端插接,所述铲头1上设有推泥板2,铲柄4上设有复位弹簧6,复位弹簧6与推泥板2通过连接杆3相连接。
所述推泥板2设置在铲头1的中部或中后部,以便于铲起秧苗。
所述的铲头1其前端为铲齿9。设置铲齿9使铲秧时便于滤水,使带土的秧苗与多余的水分离。
所述复位弹簧6的一端通过卡位挂钩7固定在铲柄4上,另一端通过连杆挂钩5与连接杆3连接,连接杆3的后端向铲柄4的后端方向延伸成为拉手把8。
当秧苗疏密度、行距和株距不符合要求时,使用分秧铲铲起的秧苗,转移到需要的位置后,向前推动拉手把8,使连接杆3推动推泥板2推下铲起的秧苗至合适位置,然后放松拉手把8,推泥板2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回到铲头1的初始位置,然后可继续下次铲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泓,未经蒋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81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栽机及其凸轮鸭嘴栽植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穴盘覆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