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下式背光源复合光学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4668.7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0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帅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帅龙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下式 背光源 复合 光学 板结 | ||
1.一种直下式背光源复合光学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复合光学板基材;
一第一光学微结构,其位于复合光学板基材表面上;
一第一导光层,其位于第一光学微结构与复合光学板基材表面上;
一第二光学微结构,其位于第一导光层表面上;
一第一扩散层,其位于复合光学板基材表面上;
一第二导光层,其位于第一扩散层表面上;
一第二扩散层,其位于第二导光层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复合光学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材为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的任何透明或半透明基材,其可由高分子树脂所组成;高分子树脂,选自以下物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苯乙稀、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苯乙烯共聚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复合光学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扩散与导光两种功能,特别是运用第一光学微结构的扩散特性与第二光学微结构的导光特性搭配第一导光层来调整面光源的均齐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复合光学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微结构与第二光学微结构为将一种含拦光、导光、折射特性的颗粒并添加于树脂中的光学油墨所构成,藉由网版印刷制程的方式将含拦光、导光、折射特性的颗粒的光学油墨网版印刷而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复合光学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层与第二导光层为将含拦光、导光、折射特性的可调整折射率树脂的光学油墨或光学涂料以网版印刷制程与喷涂制程或滚轮涂布制程的制程方式而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复合光学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扩散层与第二扩散层为将含扩散特性的颗粒并添加于树脂中的光学油墨或光学涂料以网版印刷制程与喷涂制程或滚轮涂布制程的制程方式而形成。
7.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复合光学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油墨或光学涂料中的颗粒的直径为100纳米至20微米。
8.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复合光学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油墨或光学涂料中的颗粒选自以下物质: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丙烯酸树脂。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复合光学板结构,其中该光学油墨或光学涂料中树脂的折射率范围为1.47至1.7。
10.如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复合光学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油墨或光学涂料中的树脂选自以下物质:丙烯酸树脂、聚氨基甲酸酯、环氧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亚酰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硅酮树脂、氟素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帅龙,未经陈帅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466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清理焊渣的长轴焊接装置
- 下一篇:船用起重机焊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