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电箱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2318.7 | 申请日: | 2015-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6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肖守卫;杨树泉;种传军;李震;杨小妹;李世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三箭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山东三箭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5/06 | 分类号: | E04G15/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苗峻;杨婷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箱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模具,尤其是一种配电箱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剪力墙配电箱的安装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采用的传统的施工工艺,即先预留孔洞,后二次安装配电箱,这种安装方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较高,且工序太多,质量难以保证。另一种是配电箱预埋的施工方法,虽然克服了传统施工工艺的诸多弊端,但是也容易导致配电箱翘曲、变形以及配电箱不紧贴混凝土表面,凹入剪力墙内,影响观感质量等诸多问题的出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配电箱支撑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避免配电箱的变形,保证配电箱紧贴混凝土表面,使得剪力墙感观质量得以提升。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箱支撑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模具、护角以及护面;
所述的支撑模具包括前后设置的矩形框架I和矩形框架II;矩形框架I的四边与矩形框架II的对应边之间分别通过中间设有开孔的面支撑连接;矩形框架I的四个阴角与矩形框架II的四个阴角处均设有支撑板I;
矩形框架I阴角处的支撑板I与矩形框架II的支撑板I之间分别通过中间设有开孔的支撑板II连接;
所述的护角为相互垂直焊接的两钢板,且阴角处焊接有螺杆;
所述的护面包括钢板和钢板上焊接的螺杆。
所述的护角上的螺杆设于护角的中心位置;所述护角的宽度等于矩形框架I和矩形框架II之间的距离。
所述的护面上的螺杆设于护面的中心位置。
具体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根据标高等提前将配电箱预埋在剪力墙内,将四个护角通过其上的螺杆安装于支撑板II上,并用螺母紧固,使得护角紧贴支撑模具的外侧;将四个护面通过其上的螺杆安装于面支撑上,并用螺母紧固,使得护角紧贴支撑模具的外侧;将上述状态下的装置放入配电箱内。
当装置放入配电箱内后,分别调节八个螺母和螺杆,使得护角和护面紧贴配电箱的阴角和内面,并且对螺母和螺杆进行紧固,从而使得护角和护面能够对配电箱的阴角和护面起到支撑加固作用,保证配电箱外部周围混凝土浇筑时受力均匀。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避免配电箱的变形引起的返工现象,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而且保证配电箱能够紧贴混凝土表面,使得剪力墙感观质量得以提升。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试管现场的钢筋、钢板制作而成,成本低且可以循环周转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护角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护角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护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省略螺母);
图中:1、矩形框架I,2、矩形框架II,3、面支撑,4、支撑板I,5、支撑板II,6、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配电箱支撑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模具、护角以及护面;
所述的支撑模具包括前后设置的矩形框架I1和矩形框架II2;矩形框架I1的四边与矩形框架II2的对应边之间分别通过中间设有开孔的面支撑3连接;矩形框架I1的四个阴角与矩形框架II2的四个阴角处均设有支撑板I4;
矩形框架I1阴角处的支撑板I4与矩形框架II2的支撑板I4之间分别通过中间设有开孔的支撑板II5连接;
所述的护角为相互垂直焊接的两钢板,且阴角处焊接有螺杆6;
所述的护面包括钢板和钢板上焊接的螺杆6。
所述的护角上的螺杆6设于护角的中心位置;所述护角的宽度等于矩形框架I1和矩形框架II2之间的距离。
所述的护面上的螺杆6设于护面的中心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三箭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山东三箭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三箭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山东三箭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23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