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内裤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2024.4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0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艳燕 |
主分类号: | A41B9/02 | 分类号: | A41B9/02;A41B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阳 |
地址: | 462500 河南省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内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内裤。
背景技术
无论男女,由于私处所处环境相对比较封闭,空气难以流通,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容易使阴部温度过高,在湿热的环境下容易滋生细菌,甚至容易诱发生殖系统疾病,所以有必要对私处进行环境监测,对有些疾病防患于未然。
又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的改变,工作压力过大,生活和饮食不规律,很多人都患有前列腺炎和痔疮。对于前列腺炎,治疗是比较困难的,原因是常规药物不易穿透前列腺上皮脂膜而进入前列腺泡中发挥作用,对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为,口服药和西药注射,口服药经胃吸收,药力难以达到发病部位,注射药物随作用较大,但成本高,同时滥用各种抗生素致使病菌耐药性顽固,因此前列腺炎成了慢性病中比较难治的一种。俗话说“十人九痔”,痔疮也是一种常见病和难以一时治愈的病,虽然现在有肛泰,但肛泰不能直接作用于痔疮本身,虽然有痔疮膏,但是由于气味较大,工作时不易使用,所以有必要既能作用于痔疮处又没有较大气味的治疗方法。
现在大部分人都是有病才医,医时也是治标不治本,杀毒而不清源,病时好时坏,反反复复。所以有必要既就“医”又自“疗”,由双管齐下变为三管齐下,进行日常保健和辅助治疗。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套针对生殖环境而建立的连续、完整的检测系统和检测标准,一般情况下,人们由于羞涩和难言之隐,直到生殖系统患病很严重后才去医院看病,医院仅对个案进行诊断,医院属于治疗阶段,并没有介入到日常检测和防护阶段,由于医院体制问题和行政区域限制,无法建立大规模的广谱性生殖系统病理数据群,又由于医院是盈利性机构,不会无偿的针对个人实施连续的长期的生殖环境检测并建立相应管理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智能内裤,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内裤容易滋养细菌,不能监测生殖环境和辅助治疗等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裤头前片、后臀区、裆底组成的内裤,裤头前片为低弹网布,后臀区为高弹网布,裆底为吸湿排汗纤维布,内裤的内侧或外侧设有夹层第一束兜,第一束兜内设有PCB板,第一束兜的外侧设有相对两个第一磁片,后臀区设有呈山脊状的第二束兜,第二束兜内设有功能垫片,PCB板上设有开关、微型电池、传感器、无线信号接收装置和发射芯片,充电指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 通过改进内裤的结构,使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身体上分泌物是否异常,是否达标,及时的传递信息,并了解健康状况,保证人们身体私处的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五。
图6为本实用新型裤头前片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后臀区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裆底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裤头前片鞋带状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PCB板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底裆为硅胶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12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裤头前片1、后臀区2、裆底3组成的内裤4,裤头前片1为低弹网布,后臀区2为高弹网布,裆底3为吸湿排汗纤维布,内裤4的内侧或外侧设有夹层第一束兜5,第一束兜5内设有PCB板6,第一束兜5的外侧设有相对两个第一磁片7,后臀区2设有呈山脊状的第二束兜8,第二束兜8内设有功能垫片,PCB板6上设有开关9、微型电池10、传感器11、无线信号接收装置12和发射芯片13,充电指示装置14。
所述的裤头前片1的上方设有鞋带状或蝴蝶结状的开口纹路15。
所述的内裤4材料为纳米纤维材料、远红外材料、负离子材料、锗材料、石墨材料、磁性化材料、仿生酶生物、防护水刺材料中的一种。
所述的第一束兜5开口、第二束兜8处设有相吸的第二磁片。
所述的第二束兜8上设有朝向肛门方向的小凸起。
所述的裆底3材质为婴儿级硅胶,硅胶裆底片上设有可打开的硅胶盖。
所述的无线信号接收装置12为和发射芯片13为WIFI芯片或蓝牙芯片。
所述的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湿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和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艳燕,未经彭艳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20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