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自动温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58350.8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8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峰;路宏;王文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瑞峰 |
主分类号: | G05D23/30 | 分类号: | G05D2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70 内蒙古自治区呼***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自动 温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自动温控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而现有技术中用于控制温度的装置大多只采用温控开关,温度控制范围不容易控制精准,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子自动温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电阻至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电压比较器、温度传感器、基准电压源、电位器、三极管、发热管和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所述发热管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电压比较器的第八引脚、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基准电压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同时与所述基准电压源的负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电压比较器的第一引脚、所述电压比较器的第四引脚和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基准电压源的输出端同时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的滑动端与所述电压比较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电压比较器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的第七引脚同时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发热管的第二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子自动温控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同时,整个电路采用稳定而精确的基准电压源,能够有效的提高温度检测与控制精度,使用方便,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电阻R1至第五电阻R5、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电压比较器IC3、温度传感器IC2、基准电压源IC1、电位器RP、三极管VT、发热管RL和直流电源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发热管RL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电压比较器IC3的第八引脚、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基准电压源IC1的正极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同时与基准电压源IC1的负极、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电压比较器IC3的第一引脚、电压比较器IC3的第四引脚和三极管VT的发射极连接,基准电压源IC1的输出端同时与温度传感器IC2的第一端和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电位器RP的第一端连接,电位器RP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电位器RP的滑动端与电压比较器IC3的第二引脚连接,温度传感器IC2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电压比较器IC3的第三引脚连接,电压比较器IC3的第七引脚同时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和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三极管VT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与发热管RL的第二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元器件参数选择如下:
第一电阻R1为100Ω、第二电阻R2为400Ω、第三电阻R3为500Ω、第四电阻R4为2kΩ、第五电阻R5为27kΩ、第一电容C1为300uf、第二电容C2为470uf、电压比较器IC3的型号为LM311、温度传感器IC2的型号为AD590、基准电压源IC1的型号为AD581、直流电源为24V、三极管VT为PNP型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瑞峰,未经王瑞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83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高纯钛的碘化炉装置
- 下一篇:农田土壤表面智能降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