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油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51123.2 | 申请日: | 2015-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7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陶建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康士达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污油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工业技术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设备制造关注点从功能实现等问题向设计细节上转移。配套功能、辅助功能也越来越要求精益求精,不仅仅要满足产品的功能需求,也要不断地加入到成本考虑、环境污染,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等方面。在钢带等金属物品退火处理后一般会通过油冷却,产品上会沾有油污,因此要对产品进行清洗,如果清理不干净产品表面的油液,并且会造成对清洗产品的二次污染,经过下一道次的加工后,油渍附着在产品表面,造成产品表面质量缺陷,大大降低了产品的良品率。而且清洗槽中随着清洗次数越来越多,长期积累的油渍会直接沉积在槽地,使得后期清洗槽的废水排除,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国内外高档的装备制造采用的污油处理装置,更多地采用亲油物质将油渍从水中吸出,再用挤压的方式将油从亲油物质中吸出,其从原理上实现起来较为复杂,而且增加了故障产生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油处理装置,包括架体、转动模块、吸油链条、刮油板、污油回收通道,所述架体上方设有所述转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模块包括转轴、转轴上方设有的固定板以及固定板四角上固定L型钢,所述转轴的中心轴和所述固定板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所述L型钢沿着转轴方向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凹槽,所述刮油板固定于所述架体一侧,且刮油板上设有多个均分分布的刮油孔,所述吸油链条由若干吸油螺杆首尾相接,呈闭合状悬挂在所述L型钢上的凹槽中且穿过所述刮油板的刮油孔,且每两个吸油螺杆之间采用铰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油处理装置,优选地,每个吸油螺杆的一端设有凹块,另一端设有凸块。
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油处理装置,优选地,所述凹块与所述凸块的形状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油处理装置,优选地,所述凸块中间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吸油螺杆在凹块两侧也设有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油处理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在吸油螺杆上的位置以及形状与所述第二通孔在吸油螺杆上的位置以及形状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油处理装置,优选地,所述每两个吸油螺杆可通过插销穿过吸油螺杆在凹块两侧的第二通孔和凸块中的第一通孔进行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和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油处理装置,所述吸油链条由首尾相连吸油螺杆铰接而成,使得吸油螺杆可随着转动模块转动,最低点的吸油螺杆浸没在含油的污水中,当吸油螺杆转动到刮油板上方后,会垂直穿过刮油板上刮油孔,所述吸油螺杆的在垂直穿过所述刮油板的刮油孔后,所述吸油螺杆上吸附的油会沿着所述刮油板流到与刮油板相接的污油回收通道,从而完成污油回收工作。该污油处理装置,能耗低、使用寿命长、劳动强度低、处理成本低的污油处理装置,同时该污油处理装置制作较为简单,可拆分性强,便于更换零件以及设备维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就行优选地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油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油处理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油处理装置中转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油处理装置中吸油螺杆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油处理装置中吸油螺杆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钢带球化退火设备的导入装置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图1、图2、图3中一种污油处理装置,包括架体1、转动模块2、吸油链条3、刮油板4、污油回收通道5,所述架体1上方设有所述转动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模块2包括转轴6、转轴6上方设有的固定板7以及固定板7四角上固定L型钢8,所述转轴6的中心轴和所述固定板7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所述L型钢8沿着转轴6方向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凹槽9,所述刮油板4固定于所述架体1一侧,且刮油板4上设有多个均分分布的刮油孔10,所述吸油链条3由若干吸油螺杆11首尾相接,呈闭合状悬挂在所述L型钢8上的凹槽9中且穿过所述刮油板4的刮油孔10,所述刮油板4下方设有污油回收通道5,且每两个吸油螺杆11之间采用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康士达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市康士达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11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