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光式追日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50028.0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8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莹;陈素莹;卢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22 | 分类号: | H02S40/22;H02S20/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光 式追日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聚光式追日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太阳能发电装置使用支座将太阳能电池板以一定的角度固定在建筑物或土地上。这类太阳能发电装置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由于太阳能的能量分散、作用在单位面积硅光板上的能量较小,为提高太阳能的输入功率,只能通过增大硅光板面积的方式进行,其经济效果不佳。
(2)单位硅光板接受太阳能的效率随着硅光板与太阳光线的夹角变化,当硅光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时能量吸收效率最高,此时为太阳能电池板的最佳能量接受角度。但由于太阳位置的移动,最佳能量接收角度在一天当中随着太阳方位不断变化,固定式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能量利用效率较低。
为了克服固定式太阳能发电装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聚光式太阳能追踪发电系统。这一系统使用聚光板对阳光进行反射,将太阳能汇聚到面积较小的光伏组件上,节省了太阳能电池的用量;配备运动装置,能根据太阳高度角随时调整聚光板角度,使其随时处于最佳能量接收角度,从而提高了发电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聚光式追日发电系统;能够将太阳能聚光,并且装置能随太阳高度角转动,可得到最佳的太阳能接受值,提高光电转化效率;此外,不必再耗费大量的硅光板,大量减少硅光板的使用从而实现有效的实现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聚光式追日发电系统,其结构包括:聚光板模块、光伏组件及散热模块、支撑结构模块、回转机构模块、支撑立柱;其中聚光板模块、光伏组件及散热模块固定于支撑结构模块上,支撑结构模块通过螺栓固定于回转机构模块,且支撑结构模块的转动范围为-75°~75°,回转机构模块通过法兰连接在下方的支撑立柱上,从而实现对太阳光的跟踪。
优选的,所述的聚光板模块,其由多块聚光板、带孔板构成,多块聚光板通过特种胶粘结固定于带孔板上;所述的多块聚光板,其通过光轴串联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光伏组件及散热模块,其结构由光伏组件和散热器构成,光伏组件的背面设置有散热器。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结构模块,其由支撑结构件一、支撑结构件二、支撑结构件三、斜面支撑件构成,其中支撑结构件一通过定位焊固定支撑结构模块上,支撑结构件二、支撑结构件三、斜面支撑件分别通过定位螺栓固定于支撑结构模块上,且支撑结构件一、支撑结构件二、支撑结构件三的上端部分别设置有半圆形凹槽,支撑结构件一、支撑结构件二通过螺栓卡接固定聚光板模块,支撑结构件三通过螺栓固定硅光板及散热模块,斜面支撑件用于支撑硅光板及散热模块的边框。
优选的,所述的回转机构模块,其由法兰、蜗轮蜗杆结构构成,其中法兰连接支撑结构模块上,且法兰的外侧设置有蜗轮蜗杆结构,其内嵌的控制系统使其随太阳高度角转动,能够根据太阳高度角进行转到,使聚光系统处于最佳能量接收角度,从而提高发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以聚光板模块中的聚光板处于最佳能量接受角度为目标,计算出任一太阳高度角下聚光板的角度,由此得到回转机构的回转角度;将太阳高度角-回转角的关系输入内嵌的控制系统程序,通过蜗轮蜗杆结构的转动,带动支撑横梁的转动;在主梁转动的带动下,焊接固定在支撑结构模块上的支撑横梁也随之转动,最终带动聚光板随太阳高度角的转动。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或产品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1)避免了现有太阳能发电装置存在的硅光板耗费量大,固定式结构能量利用率低等缺陷。
(2)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将太阳能聚光,并且装置能随太阳高度角转动,可得到最佳的太阳能接受值。
(3)不必再耗费大量的硅光板,而硅光板的生产是一个耗能巨大的制造过程,本产品将通过聚光效果,大量减少硅光板的使用从而实现有效的实现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聚光板模块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回转机构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聚光板模块;2-光伏组件及散热模块;3-支撑结构模块;4-回转机构模块;5-支撑立柱;1.1-聚光板;1.2-带孔板;3.1-支撑结构件一;3.2-支撑结构件二;3.3-支撑结构件三;3.4-斜面支撑件;4.1-法兰;4.2-蜗轮蜗杆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00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逆变系统
- 下一篇:一种清洁生产能源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