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定烟气脱硝装置中逃逸氨浓度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6773.8 | 申请日: | 2015-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9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邓永强;徐锐;梅重民;皮元丰;邱秀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姚伯川 |
地址: | 10076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烟气 装置 逃逸 浓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定烟气脱硝装置中逃逸氨浓度的装置,属烟气脱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电力环保的日益重视,烟气脱硝技术在全国火力发电机组得到了全面的推广与运用。目前烟气脱硝采用SCR或SNCR技术,其使用的氨气作为NOx还原剂。在实际烟气脱硝过程中会存在部分氨气未参与反应的现象,称之为氨逃逸。氨逃逸浓度是脱硝装置运行的一个重要监控指标,一方面逃逸氨较大会造成原材料氨水或尿素的浪费,并会带来二次污染,另一方面逃逸氨在烟气温度低于300℃时易形成铵盐粘附在下流设备空预器换热片上,从而使空预器在换热金属元件上产生结垢、腐蚀等问题,最终导致空预器出现压降上升、换热效率降低等现象,堵塞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引风机失速,从而威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准确检定烟气脱硝氨逃逸浓度,为脱硝装置和空预器经济、安全运行提供准确依据。
目前国内燃煤电厂脱硝装置的氨逃逸主要依靠在线监测表计进行检测。烟气脱硝系统氨逃逸在线监测的监测方法有激光原位法、化学发光法和抽取法。 激光原位测量法是采用TDLAS(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对烟道内的烟气氨浓度进行直接测量;化学发光法是通过先将NH3转化为NO,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NO浓度,然后通过差减法间接计算NH3浓度;激光抽取测量法采用TDLAS技术,同时结合多光程反射技术,它是将烟气抽取出来后进行测量。三种在线监测方法的在线数据准确性均会受到高温、高尘、高湿度烟气的影响而经常存在问题,日常维护中均需要采用经典手工方法进行量程和线性校准。
烟气脱硝氨逃逸浓度的手工检测方法目前采用的是DL/T260-2012《燃煤电厂烟气脱硝装置性能验收试验规范》中附录B中给出的烟气中氨逃逸浓度测定方法,该方法采用的是靛酚蓝分光光度法,但该方法存在检测耗时较长,试验条件(如采样温度、采样流量、吸收液浓度、吸收瓶大小、吸收液用量和显色等)还存在不足导致试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还有待于提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手工检测烟气脱硝氨逃逸浓度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测定烟气脱硝装置中逃逸氨浓度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测定烟气脱硝装置中逃逸氨浓度的装置由烟气采集系统和氨氮分析仪组成的测量系统构成。
所述烟气采集系统主要用于脱硝装置逃逸氨的捕集;所述氨氮分析仪用于捕集后的逃逸氨浓度测定工作。
所述烟气采集系统包括烟气采集装置、吸收管和加热采样枪。加热采样枪插入烟道中,加热采样枪在烟道外的一端串联连接多级吸收管,经最后一级吸收管连接烟气采集装置;加热采样枪中有烟气过滤材料;烟道中的烟气通过加热采样枪中的烟气过滤材料,再到吸收管,经串联的多级吸收管,烟气到烟气采集装置。
所述装置测试步骤如下:
(1)利用烟气采集系统将收集烟气中的逃逸氨固定于配制好的吸收液中,并测量采集到的标准烟气体积;
(2)在采集到的吸收液中加入合适量的显色剂,在一定时间下进行显色反应后,利用氨氮分析仪进行氨浓度的测定,经过计算后得到烟气中逃逸氨的浓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由烟气采集系统和氨氮分析仪组成的测量装置测定烟气脱硝逃逸氨浓度,检测耗时短,检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高。本实用新型利用氨氮分析仪代替手工显色比对进行检测分析,减少了人工误差。本实用新型装置简便,得到的脱硝系统氨逃逸浓度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稳定。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烟气脱硝装置中逃逸氨浓度的现场测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烟气采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烟气采集装置;2是吸收管;3是加热采样枪;4是烟气过滤材料;5烟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所用的测量装置包括一套烟气采集系统,一台氨氮分析仪及检测分析所需的化学试剂和玻璃器皿。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烟气采集系统包括烟气采集装置1、吸收管2和加热采样枪3。加热采样枪3插入烟道中,加热采样枪3在烟道外的一端串联连接多级吸收管2,经最后一级吸收管连接烟气采集装置1;加热采样枪中有烟气过滤材料;烟道中的烟气通过加热采样枪中的烟气过滤材料,再到吸收管,经串联的多级吸收管,烟气到烟气采集装置。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67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