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尘散热电力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3669.3 | 申请日: | 2015-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2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娜;刘宗泉;崔国栋;陈俊林;颜士刚;王磊;王建军;付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5/06;H05K5/02;F21V3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尘 散热 电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尘散热电力箱。
背景技术
电力设备以及各种具有自发控制功能的设备都需要电能驱动,电能驱动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会发热,散发出的热量使电气元件所处的环境温度较高,从而导致电气元件的灵敏度有所下降,缩短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尤其是温度较高的夏天如果电力设备散热效果不佳的话将会直接导致电力设备瘫痪;电力设备内热量散发不充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过多的灰层堆积在设备壳体内,使壳体内的散热空间大大减小,所以在设计电力设备时尤其要考虑散热和防层;且在制电力箱内都未设置照明系统,安装、检修人员在夜间不易对电力箱内的状况进行评估,以及维修、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计新颖,构造合理,方便人们在夜间检测、维修箱内的运行状态,并能够及时、有效的散去箱内热量,大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防尘散热电力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防尘散热电力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一对相互对称的散热侧面、一个固定侧面和与固定侧面对称设置的壳门以及上底、下底组成,该壳门铰接在壳体上,所述散热侧面的外表面上等间距设有多个与散热侧面长度相同的挂件,所述挂件的下部设有弯钩,该弯钩上挂有两端封闭的冷却管,冷却管内填充有冷却液,且该冷却管设于壳体内,冷却管上设有侧边,侧边上开有用于挂在弯钩上的连接孔,所述散热侧面上还设有适合于所述侧边的条孔;所述与壳门铰接的散热侧面上设有LED灯管,该LED灯管导线的末端为一金属片,且该金属片弹性设置在散热侧面近壳门的内表面上,用于接通LED灯管的另一导线末端为一金属丝,且当LED灯管的电路接通时,所述金属片与金属丝接触,壳门上设有与金属片安装高度相适合的绝缘撑杆,且该绝缘撑杆与金属片分别处于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其中,本实用方案中设计了用来及时、有效散去壳体内热量的冷却液,冷却液是极易消除壳体内热量的液体,在壳体的顶部和侧面上都设置了冷却液,足以消去壳体内电气元件释放的热量,且依靠自身散热能够减少散热所需的能耗,冷却液装载在冷却管内,这样可以防止冷却液挥发消失,确保冷却液永远都能够有效,冷却管与壳体之间的连接方式灵活简易,便于安装人员组装,且在散热侧面上设有条孔,条孔的内侧面上涂有凡士林,用来防止外部的雨水和灰层进入壳体内,确保壳体一直处于无尘的状态;其中,本方案中在壳体内设计了LED灯管,且巧妙的设计了LED灯管的开、关状态,壳门打开的时候金属片与金属丝相接触LED灯管接通,壳门关闭的时候,撑杆抵住金属片使之与金属丝隔离,LED灯管就处于断路状态,这样设计不仅方便维修、检测人员在夜间观察壳体内的情况,还能有效避免电能的损失。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构造合理,操作灵活简易,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LED灯管电路接通原理图。
图中标号为:1-壳体,101-上底,102-下底,103-固定侧面,104-散热侧面,105-壳门,2-冷却液,3-挂件,4-弯钩,5-冷却管,6-LED灯管,7-绝缘撑杆,8-金属片,9-金属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36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