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调节方位的GNSS天线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3506.5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96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冯赵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赵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调节 方位 gnss 天线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支架,具体是一种可自动调节方位的GNSS天线支架。
背景技术
GPS是由24颗工作卫星组成,它位于距地表20200km的上空,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颗),轨道倾角为55°。此外,还有4颗有源备份卫星在轨运行。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象。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
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GPS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事实上,接收机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这时,接收机可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提高精度。
由于卫星运行轨道、卫星时钟存在误差,大气对流层、电离层对信号的影响,以及人为的SA保护政策,使得民用GPS的定位精度只有100米。为提高定位精度,普遍采用差分GPS(DGPS)技术,建立基准站(差分台)进行GPS观测,利用已知的基准站精确坐标,与观测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一修正数,并对外发布。接收机收到该修正数后,与自身的观测值进行比较,消去大部分误差,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位置。
研究发现,定位效果跟导航的GNSS天线朝向位置有非常大的关系,GNSS天线接收面应该朝天空方向,这样能够更大程度上获得卫星信号,现有的GNSS天线支架基本都是直杆式,天线的朝向都是垂直指向天空,也有设计可以手动调整天线的朝向角度,但是一经安装便无法再移动变化,由于其固定无法改变导致其在天桥、立交以及高楼的遮挡时,天线接收能力明显弱于开阔路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调节方位的GNSS天线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自动调节方位的GNSS天线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水平方位舵机、垂直方向舵机、天线载体外壳、光传感器、红外探测器和控制器,所述天线载体外壳设置在支架本体上,所述支架本体和天线载体外壳之间设有水平方位舵机和垂直方向舵机,所述天线载体外壳上端同一个水平面的0°、90°、180°、360°方位各有一个光传感器和红外探测器,每个所述光传感器和红外探测器与天线载体外壳上的天线接收面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光传感器和红外探测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水平方位舵机和垂直方向舵机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本体下设有吸附式底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垂直方向舵机设置在水平方位舵机上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天线支架适用于各类GNSS导航天线,使GNSS天线的接收面能够保持一个好的朝向;提高GNSS的接收效果;实现自动控制,减少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可自动调节方位的GNSS天线支架的主视图。
图2为可自动调节方位的GNSS天线支架的左视图。
图3为可自动调节方位的GNSS天线支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赵,未经冯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35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束型美化天线
- 下一篇:移相器的介电片连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