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直立运送与归集于一体的旋转导向秸秆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1410.5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9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伟;刘涛;田连祥;佟庆坦;张婷婷;刘晓蛟;张甜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37/04 | 分类号: | A01D37/04;A01D6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7227 | 代理人: | 张媛媛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立 运送 一体 旋转 导向 秸秆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秸秆收割机的具有直立运送与收集功能的秸秆直立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其多元化利用格局正在形成,应用范围由过去传统农业领域发展到现代工业、能源领域。我国秆类作物的种植面积高达9377万公顷,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超过6亿吨,秸秆的收集作业迫切需要实现机械化。秸秆收集机构是实现秸秆收集作业的关键机构,但目前的秸秆收集机构难以控制秸秆的运送方向使得秸秆的归集杂乱无序,漏秆率高、对不同种类作物的适应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秆收集后使秸秆保持良好的直立状态,集直立运送与归集于一体的旋转导向秸秆收集装置,方便其捆扎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集直立运送与归集于一体的旋转导向秸秆收集装置,设置在秸秆收割机收割台处,包括上拨叉结构、中拨叉结构和下拨禾钩结构,上拨叉结构包括传动轴、安装在传动轴上的传动齿轮和分别安装在传动轴两端的两个上拨叉体,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为连接臂,传动轴与连接臂轴接,两个连接臂分别与两个上拨叉体轴接,可拆卸;传动齿轮与动力驱动装置相连;中拨叉结构包括拨叉杆和安装在拨叉杆上的中拨叉体;下拨禾钩结构包括禾钩固定杆和安装在禾钩固定杆上的禾钩,上拨叉体、中拨叉体和禾钩的朝向相同,均为杆状结构,三者的方向近似平行;秸秆直立收集装置还包括拨禾摇杆,拨禾摇杆的一端与秸秆收割机的控制箱体相连,一端与一个上拨叉体轴接,控制箱体通过拨禾摇杆带动整个收集装置做弧线运动。
优选是的:上拨叉体、中拨叉体和禾钩均是具有弧度的凹形杆状结构,其凹面朝向收割后的秸秆。
优选的是:上拨叉体、中拨叉体和禾钩的弧度为170°,利于保证秸秆的直立状态。
优选的是:禾钩固定杆内径为中空结构,拨叉杆套装在禾钩固定杆之内,可沿禾钩固定杆内径上下运动,并通过固定装置进行位置固定,即拨叉杆和禾钩固定杆之间为可伸缩调节的结构,长度可调节。
优选的是:秸秆直立收集装置还包括拨禾摇杆,拨禾摇杆的一端与秸秆收割机的控制箱 体相连,一端与一个上拨叉体轴接。
优选的是:禾钩,一端固定在禾钩固定杆上,另一端为非固定端,其非固定端为钩状,即禾钩为弧形杆状结构,但禾钩杆的一端为钩状,工作时,钩状结构更利于勾取收割台上收割好的秸秆,禾钩和禾钩固定杆之间为可拆卸结构,便于更换禾钩。
优选的是:两个上拨叉体之间安装有拨叉连接杆,用于固定两个上拨叉体,保证其工作的稳定性,拨叉连接杆为可拆卸结构,拆下拨叉连接杆,拆下与上拨叉体相连接的连接臂,可以分解上拨叉体,更换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加工、作业效率高,符合秸秆高效收集要求。该装置可以有效控制秸秆的运送方向,保证秸秆的直立归集,定量定向的归集与堆放,方便对其捆扎成型。
(2)该装置可以根据适用作物秸秆的高度调节下拨禾钩的安装高度,使其符合多种作物的秸秆收集要求,达到较好的收集效果。
(3)上拨叉结构和下禾钩结构均为可拆卸的结构,根据定量收割打捆的要求,便于更换部件。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拨叉连接臂;2-上拨叉体;3-传动齿轮;4-传动轴;5-拨叉连接杆;6-下拨叉连接臂;7-拨禾摇杆;8-拨叉杆;9-禾钩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14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擦传动式割茬刀
- 下一篇:魔芋挖掘用的辊式去土液压便捷式泥土分离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