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六边形净水基层的透水路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1359.8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5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蒋垠茏;栾敬帅;姜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3/06 | 分类号: | E01C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六边形 净水 基层 透水 路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水路面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六边形净水基层的透水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暴雨内涝问题频频发生,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城市都做出了增设雨水泵站的计划。雨水泵站的增设无疑可以有效的解决内涝问题,但是这也意味着对资源能耗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为达到绿色、节能、环保的目的,国家提出了“海绵城市”这一新概念,在“海绵城市”的概念中,“可渗透路面”的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点,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城市建设中处处硬化路面的这一认识。同时,城市初期冲刷雨水具有污染严重的特点,暴雨时期,管网末端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负荷剧增,会带来污水处理厂的能耗增加、处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兼具渗透性和雨水预处理功能的稳定路面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专利CN103669167A公开了一种透水路面结构,透水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由纵向瓦片排列形成的地面集水层、由透水性材料构成的渗滤层、内设排水盲沟的雨水收集层,以及垫层和原土路基层,其中,渗滤层还包括上层的找平层和下层的基层。该专利是针对透水路面面层结构提出的发明,只能对雨水进行渗透和收集,但是本申请是针对透水路面基层提出的发明,不但出发点不同,而且本申请在进行雨水渗透和收集的同时,还可以对雨水进行初步的净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兼具渗透性和雨水预处理功能,绿色、节能的带六边形净水基层的透水路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带六边形净水基层的透水路面结构,设置在路基上,由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透水面层、蜂窝状净水基层及垫层依次平铺而成,所述的蜂窝状净水基层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该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内部被均匀分隔成六边形的形状、以及填充在钢筋混凝土框架内,形状为六边形的净水结构。
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内部的六边形形状的大小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进行调整配筋。
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底部的1/10-1/15的高度处均匀开孔。
所述的净水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过滤层及承托层,所述的过滤层的上方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顶部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形成空隙层。
所述的空隙层、过滤层及承托层的高度比为1:6-7:1。
所述的过滤层为粒径0.9~1.2mm,密度2.50~2.70g/cm3,K80<1.4的石英砂平铺堆积而成的石英砂层。
所述的承托层为粒径4~8mm的重质矿石堆积而成的矿石层。
所述的净水结构与垫层之间还设有防水层。
所述的垫层为水泥、石灰、沥青的稳定土或稳定粒料层,另外还可以设置防淤、防污用的反滤层或反滤织物(如土工布等),以防止路基土挤入垫层而影响其工作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透水路面结构的净水结构为六边形,可以进行平铺和批量生产,为本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基础。
二、带六边形净水基层的透水路面结构中的净水结构面积大,透水性能好,净水效果明显,但是其强度和刚度较带菱形和正方形的净水基层的透水路面结构小,需要采用强度和刚度比较大的垫层来提高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刚度。适用于对渗透能力要求很高,但是对强度刚度要求不是很高的路面结构。
三、本透水路面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六边形框作为基层承力部分,受力明确、传力直接。在六边形框中间填充净水结构,使透水路面在可以稳定传力的同时还能起到初步净水的作用。
四、本透水路面结构还可以提高整个城市的雨水蓄水能力,从源头疏散暴雨降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断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六边形净水基层的结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六边形净水基层中净水结构的结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六边形净水基层的透水路面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13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道路水泥铺设一体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三层气流涡旋为搅拌动力的无转子制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