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螺旋管建筑桩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0650.3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5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竺叶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竺叶洪 |
主分类号: | E02D5/56 | 分类号: | E02D5/56;E02D5/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46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螺旋管 建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螺旋管建筑桩。
背景技术
在兴建建筑物之前,在地基上打下建筑桩是目前常见的建筑施工工法,目前的建筑桩都是在较大的压力下竖直插入底面的,如同钉子钉入木头一样,靠四周泥土的挤压作用,只受到垂直方向的摩擦阻力,而没有水平方向的契合作用。
中国公开专利,专利号:CN 201817810 U,曾公开一种倒刺式建筑桩,其特征在于,在桩管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倾斜侧桩孔,侧桩孔内设置紧密配合的侧桩,桩头侧面设有倒刺,侧桩插入土壤,形成纵向契合,从而使建筑桩更加稳固,桩头上的倒刺也能很好的起到固定作用。但是这种建筑桩在打桩时,不仅需要打孔,还需要浇筑,费时费力,增加了建造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螺旋管建筑桩,在锥头和壳体上设置有螺纹凸起,可轻松地将建筑桩钻入地下,并将多余的土壤带出,不需要打孔和浇筑,省时省力,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建筑的成本,并且桩销的设置可以产生侧向摩擦力,又可以起到横向契合的作用,使得建筑桩稳固性显著提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螺旋管建筑桩,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螺纹凸起和销孔,所述的壳体中心出设有桩管,所述的壳体外表面设有螺纹凸起,所述的螺纹凸起的间隙处设有销孔,所述的销孔内设有桩销,所述的壳体的一端为锥形的锥头。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桩销的长度大于壳体的厚度。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桩销的外端为圆锥形。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销孔内设有衬套。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锥头表面的螺旋凸起的螺距小于壳体表面螺旋凸起的螺距。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在锥头和壳体上设置有螺纹凸起,可轻松地将建筑桩钻入地下,并将多余的土壤带出,不需要打孔和浇筑,省时省力,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建筑的成本,并且桩销的设置可以产生侧向摩擦力,又可以起到横向契合的作用,使得建筑桩稳固性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密封胶,3、电源板,4、电源线,5、数据线,6、驱动模组,7、翻板,8、穿线孔,9、翻边,10、滑槽,11、滑道,12、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螺旋管建筑桩,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的螺纹凸起5和销孔3,所述的壳体1中心出设有桩管2,所述的壳体1外表面设有螺纹凸起5,所述的螺纹凸起5的间隙处设有销孔3,所述的销孔3内设有桩销4,所述的壳体1的一端为锥形的锥头6。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桩销4的长度大于壳体1的厚度,同普通方式一样将建筑桩打入地面,之后从桩管2中间的孔插入螺旋柱,利用斜面作用,将销孔3中的桩销4向外挤压逐一的顶出销孔3,桩销4插入土壤,形成纵向契合,从而使建筑桩更加稳固。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桩销4的外端为圆锥形,便于向外挤出,刺入周围土壤中。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销孔3内设有衬套,在挤出的过程中减小桩销4与销孔3之间的摩擦。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锥头6表面的螺旋凸起5的螺距小于壳体1表面螺旋凸起5的螺距,在锥头6和壳体1上设置有螺纹凸起5,可轻松地将建筑桩钻入地下,并将多余的土壤带出,不需要打孔和浇筑,省时省力,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建筑的成本。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在锥头和壳体上设置有螺纹凸起,可轻松地将建筑桩钻入地下,并将多余的土壤带出,不需要打孔和浇筑,省时省力,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建筑的成本,并且桩销的设置可以产生侧向摩擦力,又可以起到横向契合的作用,使得建筑桩稳固性显著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竺叶洪,未经竺叶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06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散锚索压力的承载架体
- 下一篇:污水厂出水口藻类自动去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