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吸附左心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8219.5 | 申请日: | 2015-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9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安卓翌;翟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A61M25/14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罗民健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疾病诊断和治疗领域所用的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防吸附左心引流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最广泛的左心引流管在进行左心负压吸引时,由于位置等原因易造成引流管吸附左心房(室)壁而导致引流不畅,从而使手术视野不清晰及反复调整引流管,造成手术时间相对延长,增加了潜在的手术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左心引流管在进行左心负压吸附时容易吸附到左心房(室)壁导致引流不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吸附左心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吸附左心引流管,由直径不等的管头部、管体部和引流部依次连接而成,且管头部的直径大于管体部的直径,管体部的直径大于引流部的直径,在管头部、管体部和引流部内部设置有贯通的引流通道,引流通道在管体部内的直径大于其在引流部内的直径,所述引流部为圆台形结构,其直径从自由端向与管体部连接端逐渐减小,环绕引流部的外壁上分布有供血液通过的引流孔和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圆弧状突起,在引流部与管体部连接的一端倾斜设置有连接坡面,且引流通道在此处也具有倾斜的坡面,所述管头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引流通道连通的侧孔,在该侧孔内设置有可移动的通气塞,通气塞内部设置有通气孔道,通气孔道的两个开口端均与外部连通,所述通气塞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其堵塞侧孔的弹簧,且当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通气孔道的一个开口端被管头部的侧壁堵塞,压缩弹簧时,通气孔道将引流通道与外部连通。
所述位于引流部内的引流通道中设置有将该段引流通道分隔成两部分的隔板,所述隔板固定在引流通道的内壁上,其一端缩于引流部的自由端内,另一端延伸至管体部的引流通道内,且隔板形成的平面与通气塞垂直。
所述引流通道在管头部内的直径大于其在管体部内的直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引流部设置成端部直径大的圆台状结构,而且外壁表面分布圆弧状突起,从而最大限度的防止由于负压导致引流部与左心室(房)壁吸附现象的出现,同时,通过在管头部上设置带有通气孔道的通气塞,使得在出现吸附时,按下通气塞,使外部气流通过通气孔道进入到引流通道内,从而消除吸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引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引流部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通气塞的设置剖视图;
附图标记:1、管头部,2、管体部,201、连接坡面,3、引流部,301、圆弧状突起,302、引流孔,4、通气塞,401、通气孔道,402、弹簧,5、引流通道,6、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防吸附左心引流管,由直径不等的管头部1、管体部2和引流部3依次连接而成,且管头部1的直径大于管体部2的直径,管体部2的直径大于引流部3的直径,在管头部1、管体部2和引流部3内部设置有贯通的引流通道5,引流通道5在管体部2内的直径大于其在引流部3内的直径,所述引流部3为圆台形结构,其直径从自由端向与管体部2连接端逐渐减小,环绕引流部3的外壁上分布有供血液通过的引流孔302和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圆弧状突起301,在引流部3与管体部2连接的一端倾斜设置有连接坡面201,且引流通道5在此处也具有倾斜的坡面,所述管头部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引流通道5连通的侧孔,在该侧孔内设置有可移动的通气塞4,通气塞4内部设置有通气孔道401,通气孔道401的两个开口端均与外部连通,所述通气塞4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其堵塞侧孔的弹簧402,且当弹簧402处于自由状态时,通气孔道401的一个开口端被管头部1的侧壁堵塞,压缩弹簧时,通气孔道401将引流通道5与外部连通。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如,所述位于引流部3内的引流通道5中设置有将该段引流通道分隔成两部分的隔板6,述隔板6固定在引流通道的内壁上,其一端缩于引流部3的自由端内,另一端延伸至管体部2的引流通道内,且隔板6形成的平面与通气塞4垂直,隔板6将引流部的引流通道分成两部分,这样在由通气孔道401进入气流后能够将气流均匀分流到两侧,从而使引流部3更加容易从吸附状态脱离;
又如,所述引流通道5在管头部1内的直径大于其在管体部2内的直径,由于引流通道5在管体部2内的直径大于其在引流部3内的直径,这样引流通道5构成了直径不等的三段式结构,且血液刚流入的部分直径最小,不仅便于气流的进入,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吸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82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