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轴桨叶式混合机传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7301.6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9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陆志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大东粮食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04 | 分类号: | B01F7/04;B01F15/00;H02K7/1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刘品超 |
地址: | 214191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桨叶 混合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机构,具体的说是一种双轴桨叶式混合机传动机构,属于粮食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双轴桨叶式混合机的传动结构均为大链轮链条传动,如图3所示,其包括一个驱动电机C、传动链条B和两个输出主轴A,驱动电机C通过传动链条B带动两个输出主轴A同步转动。在使用时,其其溢出润滑脂对使用场所带来环境污染,且链条中进入面粉粉尘后极易导致结块并影响动力传递效果。
随着粮食加工业的食用卫生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双轴桨叶式混合机的传动结构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双轴桨叶式混合机传动机构,简化了传动结构,提高了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的平稳性。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双轴桨叶式混合机传动机构包括主驱动电机、主减速机、第一主轴、第二主轴和副减速机,其特征是:主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主轴,副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主轴,主减速机和副减速机的输入端通过联轴器连接传动;所述主减速机由主驱动电机通过主带轮传动机构带动转动。
进一步的,联轴器为链式联轴器。
进一步的,主带轮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在主驱动电机输出端的主驱动带轮和连接在主减速机输入端的主从动带轮,主驱动带轮通过主传动带连接传动主从动带轮。
进一步的,主减速机为蜗轮蜗杆减速机。
进一步的,副减速机由副驱动电机通过副带轮传动机构带动转动,副带轮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在副驱动电机输出端的副驱动带轮和连接在副减速机输入端的副从动带轮,副驱动带轮通过副传动带连接传动副从动带轮。
进一步的,副减速机为蜗轮蜗杆减速机。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简化了传动结构,降低了粉尘对传动机构动力传递的影响,提高了工作的平稳性,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主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双轴桨叶式混合机的传动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主驱动电机、2-主减速机、3-第一主轴、4-主驱动带轮、5-主传动带、6-主从动带轮、7-联轴器、8-副驱动带轮、9-副传动带、10-副从动带轮、11-副驱动电机、12-第二主轴、13-副减速机、A-输出主轴、B-传动链条、C-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主驱动电机1、主减速机2、第一主轴3、第二主轴12和副减速机13,主减速机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主轴3,副减速机13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主轴12。为了保证第一主轴3和第二主轴12同步运转,所述主减速机2和副减速机13的输入端通过联轴器7连接传动。
所述联轴器7为链式联轴器,联轴器7实现了两台减速机的同步转速及功率输入。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二中,所述主减速机2由主驱动电机1通过主带轮传动机构带动转动,主带轮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在主驱动电机1输出端的主驱动带轮4和连接在主减速机2输入端的主从动带轮6,主驱动带轮4通过主传动带5连接传动主从动带轮6。
所述主减速机2为蜗轮蜗杆减速机。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中,所述副减速机13由副驱动电机11通过副带轮传动机构带动转动,副带轮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在副驱动电机11输出端的副驱动带轮8和连接在副减速机13输入端的副从动带轮10,副驱动带轮8通过副传动带9连接传动副从动带轮10。
所述副减速机13为蜗轮蜗杆减速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台或两台电机,通过带轮传动机构带动两台减速机运转,两台减速机通过联轴器实现带动两个主轴同步运转。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简化了传动结构,降低了粉尘对传动机构动力传递的影响,提高了工作的平稳性,提高了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大东粮食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大东粮食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73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